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东郭履穿

东郭履穿

此典原指东郭先生贫困饥寒,等候征召。后以此典形容读书人穷困饥寒;也指雪中行走;或用以吟雪。东郭,复姓。齐(今山东泰山以北)人。他久在公车官署等候差事,贫困饥寒,衣服破旧,鞋子不完整。在雪中行走,鞋子有面无底,脚全部踩在地上。过路人讥笑他,东郭先生回答他们说:“谁能穿着鞋子在雪中行走,让人看去,脚上面是鞋子,鞋子下面竟像人的脚呢?”此典又作“步雪履穿”、“履弊”、“东郭履”、“东郭足”、“履迹”、“履下趾”、“贫士履”、“东郭胫”、“郭履”、“履穿东郭”。

【出典】:

史记》卷126《滑稽列传·东郭》3208、3209页:“东郭先生久待诏公车(官署。设公车令掌管宫殿中司马门之警卫。凡吏民上书言事和朝廷征召等事都由它管理),贫困饥寒,衣敝(破旧),履不完(不完整;破烂)。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道中人笑之,东郭先生应之曰:‘谁能履行雪中,令人视之,其上履也,其履下处乃似人足者乎?’”

【例句】:

唐·王维《送郑五赴任新都序》:“牵衣时见,步雪履穿,获戾由忠,是贫非病。” 唐·韩愈《喜雪献裴尚书》:“履弊行偏冷,门扃卧更羸。” 唐·李商隐《崔处士》:“雪中东郭履,堂上老菜衣。” 宋·苏轼《谢人见和前篇》之一:“败履尚存东郭足,飞花又舞谪仙檐。” 明·高启《为石城朱氏题梅雪轩》:“履迹谁来东郭朝,笛声不起南楼夜。” 明·王世贞《杜员外述贬》:“雪压履下趾,风欺衣前肘。” 清·顾炎武《京师作》:“足穿贫士履,首戴狂生盎。” 清·归庄《冬至后五日访徐昭法》:“不须鞭策灞桥驴,那怕冻僵东郭胫。” 清·唐孙华《和友人郊字雪诗》:“敝剩苏裘在,穿从郭履嘲。” 清·孙旸《甲寅四月宋寥天少宰特疏荐余》:“瑟向齐门知不好,履穿东郭自安贫。”


【典源】《史记·滑稽列传》:“东郭先生久待诏公车,贫困饥寒,衣敝,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道中人笑之,东郭先生应之曰:‘谁能履行雪中,令人视之,其上履也,其履下处乃似人足者乎?’”

【今译】 汉代东郭先生长久在公车官署等候征召,贫困饥寒,衣服破旧,鞋子也烂了。在雪地里走,鞋子只有鞋面没有鞋底,脚完全踩在泥地上。路上行人笑他,东郭先生却回答说:“谁能够走在雪地里,让别人看起来,上边是鞋,而鞋下边却像人脚呢?”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读书人穷困饥寒; 也指雪中行走; 或用以咏雪。

【典形】 步雪履穿、东郭胫、东郭履、东郭先生履、东郭足、郭履、履弊、履穿、履穿东郭、履迹、履下趾、贫士履、履下穿、敝履雪中藏、希东郭、东郭行、指穿东郭。

【示例】

〔步雪履穿〕唐·王维《送郑五赴任新都序》:“牵衣时见,步雪履穿,获戾由忠,是贫非病。”

〔东郭胫〕 清·归庄《冬至后五日访徐昭法》:“不须鞭策灞桥驴,那怕冻僵东郭胫。”

〔东郭履〕 唐·李商隐《崔处士》:“雪中东郭履,堂上老莱衣。”

〔东郭足〕 宋·苏轼《谢人见和前篇》之一:“败履尚存东郭足,飞花又舞谪仙檐。”

〔郭履〕 清·唐孙华《和友人郊字雪诗》:“敝剩苏裘在,穿从郭履嘲。”

〔履弊〕 唐·韩愈 《喜雪献裴尚书》:“履弊行偏冷,门扃卧更羸。”

〔履穿东郭〕 清·孙旸《甲寅四月宋寥天少宰特疏荐余》:“瑟向齐门知不好,履穿东郭自安贫。”

〔履迹〕 明·高启 《为石城朱氏题梅雪轩》:“履迹谁来东郭朝,笛声不起南楼夜。”

〔履下趾〕 明 ·王世贞 《杜员外述贬》:“雪压履下趾,风欺衣前肘。”

〔贫士履〕 清·顾炎武《京师作》:“足穿贫士履,首戴狂生盎。”


猜你喜欢

  • 登封草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天子遣所忠往取书,其妻对曰:“……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登封草”即登山封禅的文章,泛指歌颂皇帝

  • 郢书燕说

    比喻以讹传讹,亦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楚国郢都有人给燕国相国写信,因为时值晚上,灯光不亮,就对拿蜡烛的人说,举蜡烛。嘴里说着,无意中连“举烛”二字也写到信上。燕相国读后十分高兴。他说,举烛是崇尚光明的

  • 巧不可阶

    巧妙非常,不是常人所能达到。南朝梁简文帝肖纲《与湘东王书》:“时有效谢康乐、裴鸿胪文者,亦颇有惑焉……谢故巧不可阶;裴亦质不宜慕。”谢康乐:谢灵运。裴鸿胪:裴子野。述补 阶,台阶,阶梯。巧妙得不可企及

  • 浣纱倾敌国

    源见“西施”。指君主惑于女色,荒废朝政,国败身亡。浣纱,指浣纱女西施。宋刘筠《再赋七言》:“欲选浣纱倾敌国,越王更起近江楼。”

  • 婪尾酒

    参见:婪尾【词语婪尾酒】   汉语大词典:婪尾酒

  • 土阶茅茨

    见“土阶茅屋”。《新唐书·薛收传》:“峻宇彫墙,殷辛以亡;~,唐尧以昌。”【词语土阶茅茨】  成语:土阶茅茨汉语大词典:土阶茅茨

  • 既来之,则安之

    来,原指招徕。即把远方的百姓招引到自己的国家里来。来了之后,就要把他们安顿好。后则形容如已到一个新环境,就要在那里安心地生活下去。春秋末年,鲁国执政大夫季孙氏打算向鲁国边境上的一个附庸小国颛臾用兵,以

  • 接舆狂

    源见“接舆歌凤”。喻指隐居傲世。唐孟浩然《山中逢道士云公》诗:“既笑接舆狂,仍怜孔丘厄。”前蜀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世随渔父醉,身效接舆狂。”【词语接舆狂】   汉语大词典:接舆狂

  • 狐鸣鱼书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后以“狐鸣鱼书”指鼓动群众的计谋。宋罗

  • 金玉君子

    君子持节清直,始终不变,有如金玉之刚坚。《宋史.傅尧愈传》:“元祐四年,拜中书侍郎。卒,年六十八。哲宗与太皇太后哭临之。太皇太后语辅臣曰:‘傅侍郎清直一节,始终不变,金玉君子也。方倚以相,遽至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