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中牟之治

中牟之治

后汉书.鲁恭传》:“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建初七年(汉章帝年号,七年当是公元八十二年),郡国螟伤稼,犬牙沿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往廉之(仁恕掾,是主管狱事的小吏;廉,察也)。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傍有童儿,亲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瞿(惊动的样子)然而起,与恭诀(别)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安,因上书言状,帝异之。”

公元八十二年,河南发生蝗灾。袁安派肥亲到中牟县调查蝗不入界的特异情况。肥亲没有科学地说明蝗不入中牟的原因,却从(1)虫不犯境,(2)化及鸟兽,(3)竖子有仁心这三种现象,得出结论,认为是广施仁政教化的结果。这种结论与封建统治者提倡“德政”的虚伪宣传相吻合,于是鲁恭被视为实施德政的典范,被袁安破格表荐为大司徒之职。

旧时因以“中牟之治”誉称官吏广行德政,实施教化。《文选》卷三六王融(元长)《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春雉未驯,秋螟不散(唐.李善注引范晔《后汉书》曰:“宋均迁九江守,山阳楚沛多蝗,其飞至九江东界者,辄东西散去”)。”这里以“雉未驯”意指政未和,化未及,此是反用鲁恭事之一例。《分类尺牍大全》“政界类”“通候邻省同级官吏”:“喜中牟之已治,人地相宜。”


猜你喜欢

  • 公干伏枕

    参见:公干病

  • 延宾置驿

    驿(yì益):古时供应递送公文之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之处所。此典指郑庄在驿站设置车马,接待宾客。后以此典称颂人喜贤好士,礼敬宾客。郑庄,姓郑名当时,字庄。陈州(今河南淮阳县)人。他以作侠义事自豪,曾

  • 击辕之歌

    汉.崔骃《亭伯集.上四巡颂表》:“唐虞之世,樵夫牧竖,击辕中韶(韶,传说中舜所作乐曲名。中韶,合于韶乐),感于和也。”传说尧、舜在位时,民生安乐,故百姓击辕作歌,以颂盛世太平。后因以“击辕之歌”用为歌

  • 木梗

    源见“土偶桃梗”。喻指漂荡无定的人或物。北周庾信《和张侍中述怀》:“漂流从木梗,风卷随秋箨。”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木梗随波荡,桃源?隐沦。”【词语木梗】   汉语大词典:木梗

  • 款塞

    远方的外族来叩边塞的门,表示和中国交好或内附。《史记.太史公自序》:“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裴骃《集解》引应劭曰:“款,叩也,皆叩塞门来服从也。”《汉书.宣帝纪》:“百蛮向风,款塞来享。”【词语款塞】

  • 长安纸贵

    同“洛阳纸贵”。历史上洛阳与长安都是京都。宋辛弃疾《水龙吟.用瓢泉韵》词:“长安纸贵,流传一字,千金争舍。”见“洛阳纸贵”。【词语长安纸贵】  成语:长安纸贵

  • 三面开

    同“三面网开”。清赵翼《戏咏蜘蛛》:“奚啻三面开,安冀一目得。”

  • 尸乡翁

    同“祝鸡翁”。唐杜甫《催宗文树鸡栅》诗:“依赖穷岁晏,拨烦去冰释。未似尸乡翁,拘留盖阡陌。”【词语尸乡翁】   汉语大词典:尸乡翁

  • 离鸾别鹄

    同“离鸾别鹤”。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听离鸾别鹄之音,睹月缺花飞之惨。”【词语离鸾别鹄】  成语:离鸾别鹄汉语大词典:离鸾别鹄

  • 休道太原师

    《国语.周语上》:“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三国吴.韦昭注:“料,数也。”周宣王与姜戎氏作战,他的南国之师被击溃后,曾在太原计点整顿兵士。“太原师”当指此。后用为咏叹战败之典。唐.杜牧《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