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丸鼓

丸鼓

丸鼓:连续投掷铜丸击鼓,形成节拍不同的鼓声。典出自《汉书·史丹传》。史丹字君仲,原是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后迁移到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在汉元帝当太子时,史丹因父亲史高(任汉宣帝朝的大司马车骑将军)的缘故担任中庶子(太子属官),侍奉太子十多年。汉元帝即位后,史丹任驸马都尉侍中(皇帝近臣,掌管副车的高官),元帝外出,史丹在车右陪乘,很得宠。元帝认为史丹是老臣,又是皇家外戚,很亲近信任他,下令让史丹保护太子。这时,元帝的妃子傅昭仪生的定陶共王才华、技艺突出,母子都受到元帝宠爱。而太子却因贪杯好色常有过错,牵连得王皇后也失去宠幸。建昭(前38-前34年)年间,汉元帝得病休养,不亲自过问朝政,只留意于欣赏音乐。有时,他把一面大鼓放在宫殿外的地上,自己站在栏杆后面,连续投掷铜丸去击打鼓面,发出庄严激促的节拍,以此消遣。对于这种特殊的掷丸击鼓法,嫔妃和侍从中,即使是熟悉音乐的人也无法掌握。但是,皇子定陶王却能用此法击鼓,元帝多次称赞定陶王聪明能干。史丹进谏说:“所谓有才干的人,应该是聪明敏锐、勤奋好学的人,他能够熟悉历史,认识现在。皇太子就是这样的人。如认为才干就表现在弹琴击鼓上,那么乐师陈惠、李微远比匡衡丞相高明,可以让他俩代替匡衡去治理国家了。”元帝听后笑了笑,没有说话。后以“丸鼓”为典,咏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的情状。

【出典】:

汉书》卷82《史丹传》3375、3376页:“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宣帝疾病,拜(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元帝。”“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侍从十余年。元帝即位,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常骖乘,甚有宠。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是时,傅昭仪子定陶共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建昭之间,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或置鼙(pí皮,古代军用鼓)鼓殿下,天子自临轩槛上,隤(tuí颓,坠落、降下)铜丸以擿(zhì志,通“掷”,投掷)鼓,声中严鼓之节。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丹进曰:‘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于是上嘿(mò莫,通“默”)然而笑。”

【例句】:

唐·柳宗元《感遇二首》之一:“徒嗟日沉缅,丸鼓骛奇音。”


【词语丸鼓】   汉语词典:丸鼓

猜你喜欢

  • 置驿留宾

    源见“郑驿留宾”。谓延宾好客。清吴雯《自魏城赴桐乡访佟使君》诗:“使君高谊云霄际,置驿留宾见高致。”

  • 咫尺千里

    咫(zhǐ止):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米。此处指能在一尺来长的画幅内,展示出千里河山的宏伟景象。王翚(1632——1717年),字石谷,号耕烟,常熟(今江苏常熟市)人。曾从著名画

  • 木榻穿

    源见“管宁榻”。形容高士不慕荣华,甘于淡泊生活。元虞集《次韵伯庸尚书春暮游七祖真人庵兼简吴宗师》之四:“高情总付珠帘卷,危坐空馀木榻穿。”【词语木榻穿】   汉语大词典:木榻穿

  • 风雨时若

    《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圣,时风若。”孔传:“君行敬,则时雨顺之。”后因以“风雨时若”指风调雨顺。唐张嘉贞《北岳庙碑》:“祯祥日新,既祠既禋,国万斯春兮;风雨时若,是耕是获,家勤于作兮。”主

  • 失马安知非是福

    同“失马何忧”。宋无名氏《贺新郎.新县令美任》词:“失马安知非是福,况庙庭,侑祀方思魏”。

  • 廖凝挈瓢

    参见:挈瓢

  • 马少游

    源见“跕鸢”。指满足于平常生活之人。宋黄庭坚《次韵黄斌老晚游池亭二首》之一:“老夫多病蛮江上,颇忆平生马少游。”

  • 季梁犹在,强楚挫谋

    《左传.桓公六年》:“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闲也。汉东之国,随为

  • 鹊镜

    《太平御览》卷七一七引《神异经》:“昔有夫妻将别,破镜,各执半以为信。其妻与人通(私通)。其镜化鹊飞至夫前,其夫乃知之。后人因铸镜为鹊安背上,自此始也。”南朝陈徐德言与乐昌公主夫妻相别曾破镜为信物,因

  • 巨卿白马

    同“巨卿哭”。明李东阳《畏吾村先墓忽枉刘司马见过感而有诗》:“巨卿白马期能到,范叔绨袍义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