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亡命之徒

亡命之徒

亡:逃亡。命:即“名”。亡命:脱离户籍或改名。徒:人。原指改名换姓,逃亡在外的人。后也指不顾性命,违法作恶的人。郭彦(?-569年),太原阳曲(山西太原北)人。宇文泰任为虞部郎中。北周代魏,任澧州(今湖南澧县)刺史。澧州为少数民族居住之地,不听朝廷的命令,很多人不交纳赋税。他们一会儿聚在一起,一会儿四散分开,不从事农业。郭彦到任后,鼓励他们从事农业,禁止他们一起打猎,于是百姓们都以农业为本,家家都有余粮。过去那些逃亡在外之人,也都回来交纳租税,参加劳役。先前澧州粮少,常依靠荆州救济,自郭彦任职以来,粮食装满了仓库,再也不用运粮了。

【出典】:

周书·郭彦传》卷37,667页:“彦劝以耕稼,禁共游猎,民皆务本,家有余粮。亡命之徒,咸从赋役。”

【例句】:

旧唐书·乐彦祯传》:“从训又召亡命之徒五百余辈,出入卧内,号为‘子将’,委以腹心,军人籍籍,各有异议。”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74回:“此等山间亡命之徒,皆犯官刑,无路可避,遂乃啸聚山林,恣为不道。”


偏正 原指逃亡在外的人。后多指不顾性命、犯法作恶的坏人。语出《周书·郭彦传》:“亡命之徒,成以赋役。”清·褚人获《隋唐演义》18回:“他有一所私院的房屋,畜养许多~,都是不怕冷热的人。”△贬义。多用于描写冒险作恶、不顾性命的坏人。 →不法之徒 不逞之徒 ↔高人雅士


【词语亡命之徒】  成语:亡命之徒汉语词典:亡命之徒

猜你喜欢

  • 后顾之患

    见“后顾之忧”。《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下》:“卢文纪劝帝驻河桥,庚赞华为契丹主,以兵援送入蕃,则契丹主有~,不能久驻汉地矣。”【词语后顾之患】  成语:后顾之患

  • 仙梅

    源见“吴市隐”。指汉梅福。宋朱熹《十五日再登祝融用台字韵》:“箕山藏遁许,吴市隐仙梅。”

  • 柏乌

    同“柏台乌”。唐丁仙芝《戏赠姚侍御》诗:“繁霜晓幕鸣柏乌,待子兽炭然金炉。”【词语柏乌】   汉语大词典:柏乌

  • 日月入怀

    旧时指生贵子的吉兆,亦形容心胸广阔。孙坚妻吴夫人年少时,才貌俱佳,孙坚屡求婚乃从。第一次怀孕时梦见月亮进入怀中,不久生下孙策。再次怀孕时,又梦到太阳进入怀中,便告诉孙坚说:“当初怀孕时,梦到月亮入我怀

  • 避世金马门

    这是西汉东方朔形容在朝廷做官、在官署的金马门中可以避世保身。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陵县)人。善辞赋,西汉文学家。汉武帝时任郎(帝王侍从)官,性诙谐滑稽。有一次,他的同僚

  • 点笔成蝇

    源见“屏风点误”。称赞画技精湛高妙。元袁桷《次韵师孟西曹即事兼简子员仪曹》之二:“覆蕉得鹿非真梦,点笔成蝇岂误书?”

  • 丘壑之念

    源见“一丘一壑”。指隐逸的心愿。金王若虚《茅先生道院记》:“予世之散人也,才能无取于人,而功名不切于己,虽寄迹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尝一日忘。”

  • 镐饮

    《诗经.小雅.鱼藻》:“王在在镐?岂乐饮酒!”东汉.郑玄笺:“岂,亦乐也。天下平安,万物得其性,武王何所处乎?处于镐京,乐八音之乐,与群臣饮酒而已。”按:岂,或作恺。一说“岂”即凯也,岂乐,凯旋而乐。

  • 吹箫引凤

    源见“乘鸾”。指传说中秦弄玉吹箫学凤鸣引来凤凰事,常用以咏公主情事。《儿女英雄传》二九回:“那‘萧史’两个字,不必讲,用的是‘吹箫引凤’的故事。”

  • 渡江之桔

    《晏子春秋》卷六《内篇杂下》:“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为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春秋时,齐相晏婴出使楚国,他借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