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人中之龙

人中之龙

比喻超凡出众的人。宋纤,字令艾,敦煌效谷(今甘肃省敦煌一带)人,晋隐士。前凉国王张祚请他为太子友。后不食而死,年八十二岁。宋纤年轻时,隐居于酒泉南山,勤学经书,有弟子三千多人。不理睬州府召他为官的辟命,只是和阴颙、齐好二人形影不离。酒泉太守马岌,是当时的名士,带着仪仗和乐队拜访他,却不被接见。马岌叹息着说:“他的大名可以听到,却见不到他的身影,他的才德可以仰慕,却看不到他本人。从今天起,我知道先生是人中之龙啊。”

【出典】:

晋书》卷94《宋纤传》2453页:“酒泉太守马岌,高尚之士也,具威仪,鸣铙鼓,造焉。纤高楼重阁,距而不见。岌叹曰:‘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睹,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

【例句】:

宋·家铉翁《则堂集·五》《过沛题旅壁》:“单吕早识隆准公,择婿能得人中龙。”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东坡一》:“子瞻人中龙也。”


偏正 比喻出类拔萃的人物。《晋书·宋纤传》:“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睹,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也。”△褒义。多用于褒扬赞誉。→人中骐骥 人中狮子。也作“人中龙虎”。


【词语人中之龙】  成语:人中之龙汉语词典:人中之龙

猜你喜欢

  • 鹑衣

    源见“子夏衣”。指破烂的衣服。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诗:“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宋梅尧臣《田家》诗之四:“卒岁岂堪念,鹑衣著更穿。”【词语鹑衣】   汉语大词典:鹑衣

  • 季札挂剑

    指季札重友谊、讲信用,为亡友挂剑,以示追悼纪念。后以此典比喻守诺重信,始终不渝;也用以悼念凭吊亡友。季札,又称公子札,春秋时吴国贵族。吴王诸樊的四弟,多次推让君位,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称延陵季子。

  • 一觉南槐

    同“一枕南柯”。明郑若庸《玉玦记.诏封》:“雌雄蜀垅,一觉南槐。图王业霸,而今安在!”

  • 友助

    《孟子.滕文公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后以“友助”谓相互帮助。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何不合全国之力相联属、相友助以与他国敌。”【词语友助】   汉语大词典:友助

  • 掩鼻之谗

    源见“掩鼻计”。谓善用谗言挑拨离间。《旧唐书.则天皇后纪论》:“昔掩鼻之谗,古称其毒;人彘之酷,世以为怨。”

  • 清裁范滂

    《后汉书.党锢传.范滂传》:“滂外孙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清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

  • 弦歌泉涌

    参见:舒姑泉

  • 翘足引领

    举足伸颈,比喻热切盼望。《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风响应。”并列 踮起脚跟,伸长脖颈。形容热切盼望。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望风响应。

  • 何谦焚祠

    《晋书.谢安传》附《何谦》:“始从玄征伐者,何谦字恭子,东海人,戴?字安丘,处士逵之弟,并骁果多权略。”旧注云:“谦不畏神祠,遇有灵庙皆焚之。”何谦是晋谢玄部下的骁将,旧本注说他反对迷信,行军途中遇有

  • 曲阜之瓢

    源见“箪瓢陋巷”。形容读书人生活贫苦。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直以容膝一丘,曲阜之瓢遽切;枕肱五亩,成都之壁已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