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意为没有过错的圣贤是没有的,凡是人都是要犯错误的。从而强调认识和改正错误的重要性。公元前607年,晋灵公骄奢淫佚,对人民大事搜刮以修建宫室,又从高台上用弹弓打人以取乐,还因烧制熊掌不熟杀掉了厨师,并使人抬着尸体过朝。赵盾、士季二人见状,入朝进谏。晋灵公见他们进来连忙说,我知道错了,马上就改。士季便叩头说:“作为人,谁没有过错?只要能改正错误,就是很好的了。《诗经》上说:‘君王向善,最初都能做到,而坚持一生的却很少。’您如真的改恶从善,不但使晋国群臣有了依赖,就是整个国家也能得到安定。”可是晋灵公只是口头上敷衍,实际行动则依然故我,终于众叛亲离,落得个被臣下杀死的下场。

【出典】:

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曹世叔妻传》:“自非圣贤,鲜能无过。” 清·汤斌《汤子遗书·志学合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其他 圣贤,圣人和贤人,具有极高智慧和道德的人。孰,谁。普通人不是圣贤之人,谁能不犯过错。《三侠五义》119回:“大丈夫作事,焉有弃正道,愿归邪党的道理? 然而~……所以我等略施诡计,将兄诓到此地。”△多用于正确对待有过错者。→人非尧舜,谁能尽善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人有失足,马有失蹄 ↔人皆可以为尧舜 十全十美 完美无缺。也作“人孰无过”。


【词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成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汉语词典: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猜你喜欢

  • 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洋洋:形容盛大众多。 弥沦一片,好像在头上,又像在左右。 原指神力无所不在。 后也指别人的精神风貌,在自己周围影响自己,督捉自己。语出《礼记.中庸》:“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

  • 贫乏不能存

    存:生存。 意谓穷得活不下去。语出《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三:“凡为官须廉洁自持。贫者士之常。古人谓贫乏不能存,此是好消

  • 顺济王

    宋沈括《梦溪笔谈.神异》载:传说彭蠡湖(江西 鄱阳湖)有神蛇,称彭蠡小龙,船家以洁器荐之,则蛇伏舟中,船乘便风,日行数百里而无波涛之恐。后有司以状闻于上,诏封为“顺济王”。民间因以“顺济王”指能保佑顺

  • 蟾余

    螬:即蛴螬,金龟子的幼虫。螬余:螬虫所食之余。《孟子.滕文公下》:“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

  • 万水千山

    见“千山万水”条。见“千山万水”。【词语万水千山】  成语:万水千山汉语大词典:万水千山

  • 范公忧乐

    源见“先忧后乐㈡”。指先天下人忧而忧,后天下人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清赵翼《大学士云岩阿公道经淮城相见话旧敬呈》诗:“郭令勋名真盖世,范公忧乐总关民。”

  • 豪侠窟

    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然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家有盗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秦始皇吞并六国后,把六国的豪侠都集聚到蜀地去。后遂用为咏蜀地之典。唐.

  • 宋弘不谐

    源见“糟糠”。指富不易妻。唐李瀚《蒙求》:“颜叔秉烛,宋弘不谐。”

  • 悬鱼

    《后汉书.羊续传》:“府丞(府中的佐吏,即辅助太守办事的官员)尝献其生鱼,续(羊续字兴祖,曾为庐江、南阳二郡太守)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羊续把府丞送来的鱼挂在庭中不吃,再

  • 函活

    《诗.周颂.载芟》:“播厥百谷,实函斯活。”孔颖达疏:“函者,容藏之义,故转为含,犹人口含之也。活者,生活,故为生,言种子内含生气,种之必生也。”后因以“函活”指秧苗成活。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稻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