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从善如流

从善如流

指乐于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公元前583年,晋国以栾书为统帅,出师侵蔡并与楚国军队发生了冲突。为了避实击虚,栾书采纳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的建议,转攻沈国,俘虏其国君。左丘明在评论这次军事决策变动时称赞栾书采纳好的意见就象顺从流水一样。

【出典】:

左传·成公八年》:“晋栾书侵蔡,遂侵楚,获申骊。楚师之还也,晋侵沈,获沈子揖,初从知、范、韩也。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例句】:

左传·昭公十三年》:“齐桓,卫姬之子也,有宠于僖。……从善如流,下善齐肃,不藏贿,不从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厌,是以有国,不亦宜乎?”


主谓 像水从高处流下那样迅速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语出《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八毛!’他立刻懂得,将五分钱让去,真是‘~’,有正人君子的风度。”△褒义。描写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从谏如流 广开言路 ↔刚愎自用 固执己见 独断专行 自以为是 一意孤行 拒谏饰非。也作“从善若流”。


解释听从正确的意见,如同水从高处流下那样迅速和顺当。

出处左传·成公八年》:“楚师之还也,晋侵沈,获沈子揖初,从知、范、韩也。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栾书是春秋中期晋国的著名将领。鲁成公六年(公元前585年),楚国攻打郑国,晋国派栾书率军救郑,两国军队在绕角相遇。尚未战斗,楚军撤回,晋军于是顺便侵袭蔡国。楚国的公子申、公子成率领申、息两县的军队救援蔡国。栾书的两名副将向他请求想要迎战,栾书正打算答应,另外三名手下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劝谏说:“不行。我们前来救援郑国,尚未战斗楚军即离开了我们,我们于是来到这里。这样做,等于是把杀戮搬到了别人头上。杀戮尚未完结,又激怒楚军,初战一定不能取胜。即使战胜,也不是好事。我们大军出征,结果只打败了楚国两个县的力量,又有什么光荣的呢?假如不能打败对方,受到的耻辱就太重了,不如回去的好。”于是晋军就撤退回国。

当时晋军将领中想作战的人很多,有人对栾书说:“您掌握军权,应该斟酌民心办事。现在您的副将十一人,不想交战的只不过三个罢了,想战的是大多数,您应该听从多数人的主张。”栾书说:“好的主张才是大众的主张。现在三位将领的意见一致,是大众的好主张,听从他们的,不也行吗?”晋军退军后,楚军也撤退回国。晋军又趁机侵袭了沈国,俘获了沈国的国君揖初,这也是采纳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建议的结果。当时的有识之士评论说:“栾书听从好的意见就像水流一样和顺迅速,真是合宜啊!”

例句

曹操和袁绍相比,一个从善如流,一个刚愎自用,结果袁绍失去了民心和人才,最终兵败人亡。


【词语从善如流】  成语:从善如流汉语词典:从善如流

猜你喜欢

  • 赏音人

    源见“伯牙鼓琴”。指心心相印的知己。宋黄庭坚《玉芝园》诗:“爱君雷氏琴,汤汤发朱弦。但恨赏音人,太半随逝川。”

  • 庖刃

    同“庖丁刀”。元刘因《仲诚家藏张蔡公石女剪制香奁绝巧持以求余诗》:“梦云丝雨有形外,郢斤庖刃无心时。”

  • 邓通

    源见“邓家铜山”。钱的代称。《金瓶梅词话》三十回:“富贵必因奸巧得,功名全仗邓通成。”【词语邓通】   汉语大词典:邓通

  • 暮洒朝行

    同“暮雨朝云”。唐罗隐《巫山高》诗:“暮洒朝行何所之,江边日月情无尽。”

  • 鍼膏肓

    《后汉书.郑玄传》:“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鍼《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东汉经学家郑玄,读了何

  • 槛外长江空自流

    槛( ㄐㄧㄢˋ jiàn ):窗户下或长廊旁的栏杆。 看栏外长江,依旧滔滔东流。 慨叹人事变迁,而长江依然如故。 古人对景伤怀之辞。语出唐.王勃《滕王阁序》:“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梨花云

    宋 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六引唐王建《梦看梨花云歌》:“薄薄落落雾不分,梦中唤作梨花云。瑶池水光蓬莱雪,青色白花相次发……落英散粉飘满空,梨花颜色同不同。眼穿臂短取不得,取得亦如从梦中。无人为我解此梦,

  • 苏子黑貂

    同“苏季裘敝”。五代 刘兼《命妓不至》诗:“苏子黑貂将已尽,宋弘青鸟又空回。”

  • 璧沼

    同“璧水”。唐 吕令闻《云中古城赋》:“开儒士于璧沼,贮美人于玉房。”唐韦抗《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广庭临璧沼,多士侍金闺。”【词语璧沼】   汉语大词典:璧沼

  • 同气

    源见“同声相应”。喻指志趣相投者。曹亚伯《武昌日知会之破案》:“〔黄冈军学界讲习会〕广结同气,故其宣传甚有力。”【词语同气】   汉语大词典: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