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伏生授经

伏生授经

指秦焚书后由伏生传授私藏保留下来之《尚书》。后以此典比喻传授学术。伏生,也称伏胜。济南(郡治今山东章丘西)人。曾任秦博士。汉文帝时,想要寻找能讲解《尚书》之人,全国找不到,后来才听说伏生能够解说,想要征召他来京城。这时伏生年纪已有九十多岁,不能行走,于是就命令太常(司祭祀礼仪)官派遣掌故晁错前往学习《尚书》。秦始皇焚烧书籍,伏生把《尚书》藏在墙壁内。从那次以后兵战大起,人们四处流亡,汉朝平定全国,伏生再寻找收藏在墙壁内之《尚书》,丢失几十篇,只得到29篇,就用它在齐(战国时齐国地约今山东泰山以北黄河下游及胶东半岛地区)、鲁(春秋时鲁国地约今山东泰山以南汶、泗、沐、沂流域)地区教授。学者们从此很多能解释《尚书》,山东地区各位经学大师都去涉猎阅读《尚书》去教授。后以此典指传授经书学术。此典又作“济南生”、“逸书”、“济南书”、“遣经”、“伏生藏壁”。

【出典】:

史记》卷121《儒林列传·伏生》3124——3125页:“伏生者,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朝(通“晁”)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

【例句】:

唐·李白《赠何七判官昌浩》:“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 宋·苏轼《和致仕张郎中春昼》:“跪履数从圯下老,逸书闲问济南生。” 金·贾益谦《赠答史院从事》:“郑圃道尊何敢望,济南书在子当传。” 金·元好问《郑州上致政贾左丞相公》:“郑圃亦能知有道,汉庭久欲访遗经。” 清·吴伟业《汲古阁歌》:“伏生藏壁遭书禁,中郎秘惜矜谈进。”


【典源】 《史记·儒林列传》:“伏生者,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大常使掌故朝 (晁) 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汉书·儒林传》亦载。

【今译】 汉代伏生名胜,是济南人,秦时曾为博士。汉文帝时,想找到研究《尚书》的人,各地都没有,后来听说伏生通晓,想召他来。当时伏生已九十多岁,年老,不能前来,于是命令太常掌故晁错去伏生那里学习。秦时焚烧经书,伏生将经藏在墙壁里。后来楚汉争战,伏胜流亡,等到汉平定天下,伏生发掘藏书,丢失几十篇,只剩下二十九篇,就用来在齐鲁之间教授。学者因此很能讲述《尚书》,山东的各位学者大师都用《尚书》来教授学生。

【释义】 后以此典指传授经书学术。

【典形】 伏生藏壁、济南生、济南书、遗经、逸书、口传赖伏生、秦暴有传经。

【示例】

〔伏生藏壁〕 清·吴伟业《汲古阁歌》:“伏生藏壁遭书禁,中郎秘惜矜谈进。”

〔济南生〕 唐·李白 《赠何七判官昌浩》:“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

〔济南书〕 金·贾益谦《赠答史院从事》:“郑圃道尊何敢望,济南书在子当传。”

〔遗经〕 金·元好问《郑州上致政贾左丞相公》:“郑圃亦能知有道,汉庭久欲访遗经。”

〔逸书〕 宋·苏轼《和致仕张郎中春昼》:“跪履数从圯下老,逸书闲问济南生。”


猜你喜欢

  • 金雀屏开

    源见“锦屏射雀”。指女大待嫁。宋无名氏《点绛唇.贺女人生日新笄》词:“许字方笄,金雀屏开半。东床选,门楣壮观。偕老行如愿。”【词语金雀屏开】   汉语大词典:金雀屏开

  • 撩虎

    同“撩虎须”。清王夫之《章灵赋》:“奋残形以殆庶兮,危叹于撩虎。”【词语撩虎】   汉语大词典:撩虎

  • 柏台乌

    源见“乌府”。借指与御史有关的人或事。唐皎然《送路少府使京兼觐侍御兄》诗:“伫瞻双阙凤,思见柏台乌。”

  • 丰上兑下

    《晏子春秋.谏上二一》:“伊尹黑而短,蓬而髯,丰上兑下,偻身而下声。”兑,通“锐”,音锐。后因以“丰上兑下”指人面部上宽广而下瘦削。旧时多形容贵相。《法苑珠林》一二〇:“〔太宗文皇帝〕河目海口之异,丰

  • 二王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梁氏秘阁散逸以来,吾见二王真草多矣。”清.赵曦明注:“二王,羲之、献之也。”东晋时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后因为称道善于书法的典故。唐.罗隐《寄酬邺

  • 叱驭王尊

    源见“王尊叱驭”。借指忠于职守、不惧艰险之人。清 叶申芗《齐天乐.婺源潭公岭》词:“叱驭王尊,经过未免堕雄胆。”

  • 作赋游梁苑

    参见:赋雪

  • 偏颇

    《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孔传:“偏,不正;陂,不平。”《吕氏春秋.贵公》引作“无偏无颇”。谓偏向一方;不公平,不公正。汉王符《潜夫论.交际》:“内偏颇于妻子,外僭惑于知友。”唐杜甫《秋行

  • 流风余韵

    又作“流风遗韵”。流风:流传下来的风俗。韵:风度、气派流传下来的风俗和气派连绵不断。在风风雨雨天色昏暗中,还有雄鸡啼叫不止(比喻在风风雨雨的社会中,还有品格高尚的妇女)。【出典】:《清史稿》卷508《

  • 乞墅

    源见“围棋赌墅”。给予别墅。寓从容取胜之意。唐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过庭多令子,乞墅有名甥。”【词语乞墅】   汉语大词典:乞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