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依斟流彘

依斟流彘

史记.夏本纪》:“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张守节正义引《帝王世纪》云:“帝相徙于商丘,依同姓诸侯斟寻。”

国语.周语上》:“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年,乃流王于彘。”

史记》仅记载夏帝相死后,由少康继位。《帝王世纪》补写帝相是流亡在外而依附斟寻苟活后被杀的。《国语》中记周厉王被流于彘。后遂以“依斟流彘”比喻帝王无道而被逐之典。

后汉书.桓帝纪论》:“五邪嗣虐,流衍四方。自非忠贤力争,屡折奸锋,虽愿依斟流彘,亦不可得已。”


并列 《国语·周语上》:“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若敢言,道路以目……三年,乃流王于彘。”后以“依斟流彘”谓帝王因失德而被流亡。《后汉书·桓帝纪论》:“五邪嗣虐,流衍四方。自非忠贤力争,屡折奸锋,虽愿~,亦不可得已。”李贤注:“言帝宠幸宦竖,赖忠臣李膺等竭力谏争,以免篡弑之祸。不然,则虽愿如夏相依斟,周王流彘,不可得也。”△贬义。用于失德而被流放的帝王。


【词语依斟流彘】  成语:依斟流彘汉语词典:依斟流彘

猜你喜欢

  • 唐举

    借指相术者。唐钱起《同邬戴关中旅寓》诗: “吞悲问唐举、何路出屯蒙。” ●《荀子·非相》:“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 又见《史记·蔡泽列传》: “蔡泽者,燕人也。

  • 酒中八仙

    《新唐书.李白传》:“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

  • 松柏后凋

    源见“岁寒松柏”。比喻志士在艰危的境况中奋斗到底。南朝梁元帝《遗周弘直书》:“京师搢绅,无不附逆……唯有周生,确乎不拔。言及西军,潺湲掩泪,恒思吾至,如望岁焉。松柏后凋,一人而已。”南朝 梁沈约《修竹

  •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赤:公西赤,孔子弟子。小:指小相,即小的司仪者。大:指大的司仪者。 如果公西赤只做一个小的司礼者,又有谁能做大的司礼者? 意谓公西赤态度谦逊,其实有能力堪当大任。语出《论语.先进》:“(公西赤)对

  • 餐霞饮瀣

    同“餐霞漱瀣”。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质性》:“屈原忧极,故有轻举远游、餐霞饮瀣之赋。”见“餐霞漱瀣”。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质性》:“屈原忧极,故有轻举远游、~之赋。”【词语餐霞饮瀣】  成语:餐霞饮

  • 咬文嚼字

    原指词句上的细致斟酌。元代乔吉《小桃红.赠刘牙儿》曲:“含官泛征,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后转而指人迂执而不达事务。元曲《杀狗劝夫》:“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亦用以形容卖弄文才,装腔作势的丑态。《红

  • 千金骨

    同“千金骏骨”。元郝经《老马》诗:“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 瓮牖绳枢

    汉.贾谊《过秦论》:“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牖(yǒu):窗子;枢(shū):门的转轴。意谓用破瓮口作窗子,用绳子作门的转轴。形容居室简陋残破,家境贫

  • 春草梦

    源见“梦惠连”。指有神得佳作之事。宋辛弃疾《贺新郎》词:“春草梦,也宜夏。”

  • 建安吟

    借指杰出的诗作。唐孟郊《赠竟陵卢使君虔别》诗: “赖得竟陵守,时闻建安吟。” 参见:○建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