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信誓旦旦

信誓旦旦

旦旦,诚恳貌,信誓旦旦,初为形容誓言诚挚可信,后则一般反其意而用之,表示虚情假意的伪善面目。古代民歌中一位弃妇在回忆少时欢爱生活时说,我本想和你白头到老,谁知如今成仇人。远望淇水还有岸,近看丘陵还有坡。我们小时多快乐,谈谈笑笑多融合,山盟海誓都记着。没想你说话不算数,叫人实在无奈何。

【出典】:

诗经·卫风·氓》:“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宴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例句】:

汉·司马相如《美人赋》:“女乃弛其上服,表其亵衣,皓体呈露,弱骨丰肌,时来亲臣,柔滑如脂。臣乃脉定于内,心正于怀,信誓旦旦,秉志不回,翻然高举,与彼长辞。” 《南史·王融传》:“上以魏所送马不称,使融问之曰:‘秦西冀北,实多骏骥,而魏之良马,乃驽不若。将旦旦信誓,有时而爽,駉駉之牧,遂不能嗣?’”


主谓 信誓,表示真诚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诚挚可信。语出《诗经·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李劼人《大波》1部:“朝廷上那样乱法,今天才~地颁发一条新令,过一夜,明天就失了效。”△褒义。→指天誓日 海誓山盟 指矢天日 ↔言不由衷 口血未干 自食其言言而无信。也作“旦旦信誓”。


信誓旦旦”表示极为诚挚的誓言。

“信”,诚信; “誓”,誓言。

“旦旦”,重言形容词,是什么意思呢?

《诗·卫风·氓》: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传: “总角,结发也。晏晏,和柔也。信誓旦旦然。”笺: “言其恳恻款诚。”疏: “《传》直云 ‘信誓旦旦然’,不解 ‘旦旦’之义,故 《笺》申之言 ‘旦旦者,言恳恻为信誓,以尽己款诚也’。”由上而知,“旦旦”为诚恳的样态。

清·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引胡承珙说: “( 旦) 本训憯( cǎn,同惨) 痛,唯伤痛者有至诚迫切之义,故可通为形容诚恳之貌。”此可备一说。

“旦”,《说文·旦部》: “旦,明也。”段注: “《卫风》 ‘信誓旦旦’传曰: ‘信誓旦旦然。’谓明明然也。”宋·朱熹 《诗集传》:“旦旦,明也。”日出地上为 “旦”(,-表示地) ,太阳出来了,故“旦”义为 “明”。 “信誓”既然 “明明”( 无保留、无欺骗) ,所以“信誓旦旦”便是极为诚挚的发誓的样子。也就是说,此语表示的是极其诚恳的誓言。

“旦旦”为诚挚貌,由 “明明”义引申而来。


【词语信誓旦旦】  成语:信誓旦旦汉语词典:信誓旦旦

猜你喜欢

  • 张乐洞庭

    同“洞庭张乐”。清钱谦益《炼丹台》诗:“张乐洞庭野,采药黟山巅。”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天涯:天边。比邻:隔壁邻居。 四海之内有知心的朋友存在,就是远隔天边,也像隔壁邻居一样。 表示能以旷达的胸怀看待挚友的离别。语出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

  • 八九吞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后以“八九吞”比喻水势浩大。宋叶適《寄题钟秀才咏归堂》诗:“作堂虽窄海浪宽,沂水何止八九吞。”【词语八九吞】   汉语大词典:八九吞

  • 鹅鸭长数

    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四:“(曹)元理常从其友人陈广汉。广汉曰:‘吾有二囷米忘其石数,子为计之。’……广汉为之取酒,鹿脯数片,无理复算,曰:‘……千牛产二百犊,万鸡将五百雏。’羊豕鹅鸭,皆道其数。

  • 剑合双龙

    源见“丰城剑气”。喻夫妻合葬。清宋琬《夏瑷公先生廿载浅土门人盛珍示卜葬之以其夫人祔焉诗以志美》:“月明大鸟来华表,剑合双龙卷素旌。”

  • 拾人牙慧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殷浩)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后以“拾人牙慧”比喻拾取人家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野叟曝言》一一八回:“明用故事,却暗翻前局,方不是拾人牙慧。”张天翼《新

  • 张绪风度

    同“张绪风流”。元 程文海《摸鱼儿.次韵谢张古愚》词:“西门柳,烟雨千条万缕,人夸张绪风度。”【词语张绪风度】   汉语大词典:张绪风度

  • 跨凤乘鸾

    源见“乘鸾”。喻男女婚配。明朱鼎《玉镜台记.议婚》:“空悬念,怎得那吹箫秦女,跨凤乘鸾。”清李渔《夺锦楼》一回:“以致争论不休,经官动府,把跨凤乘鸾的美事反做了鼠牙雀角的讼端。”见“跨凤乘龙”。元·王

  • 惠休家

    源见“惠休才”。借指寺院。唐刘沧《晚春宿僧院》诗:“萧寺春风正落花,淹留数宿惠休家。”

  • 巢卵同倾

    同“巢倾卵破”。宋周邦彦《楚平王庙》诗:“杀贤恐遗种,巢卵同时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