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先意承志

先意承志

亦作“先意承旨”,原意是指善于体会父母的心意,后则泛指揣摩人意,恭顺奉承,以博取欢心。公明仪问曾子,您可以说是孝顺父母了吧!曾子回答道,哪里能这样说呢?君子所主张的孝,是要在父母还没有表示意图之前,就预先体会出父母意旨,以按其意办事。如果父母有过错,也要委婉劝谏,以使他们重新走上正道。我只是奉养了父母亲,哪里够得上孝呢?

【出典】:

礼记·祭义》:“公明仪问于曾子曰:‘夫子可以为孝乎!’曾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参直养者也,安能为孝乎!’”

【例句】:

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西晋·葛洪《抱朴子·臣节》:“先意承指者,佞谄之徒也。”


述宾 先意,事先想到别人的意愿。承志,遵从愿望。原指能奉承父母的心意和愿望去做。后泛指揣摩人意,极力按其心意办事。语出《礼祀·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鲁迅《华盖集续编·海上通讯》:“我不是别人,那知道别人的意思呢? ~的妙法,又未曾学过。”△原为褒义。后含贬义。也作“先意承颜”、“先意承旨”、“先意希旨”、“先意承指”。


【词语先意承志】  成语:先意承志汉语词典:先意承志

猜你喜欢

  • 付之东流

    唐高適《封丘作》诗:“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东流,指向东流入大海的江河。后因以“付之东流”比喻完全葬送或落空。清陈确《丙戌年蚕谣》序:“故窭人不支,至有中道废弃者,并十一之偿付之东流矣!”

  • 截辕杜辔

    南朝 齐 孔稚圭《北山移文》:“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后以“截辕杜辔”谓挡驾。宋王禹偁《拟留侯与四皓书》:“以凡干圣人之所议,望先生无截辕杜辔之虞。发函一披,则万国幸甚。”并列 拦阻车辕不让其

  • 仰天大笑出门去

    形容为了建功立业,豪情满怀地离家出行。语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玉箫女再世玉环缘》:“(韦皋)自己背上行

  • 黄阁画麒麟

    源见“图像麒麟”。谓报国立功、彰名于世。唐杜甫《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诗:“莫度清秋吟蟋蟀,早闻黄阁画麒麟。”

  • 裂裳

    同“裂裳裹足”。唐唐彦谦《送樊琯司业归朝》诗:“去日应悬榻,来时定裂裳。”【词语裂裳】   汉语大词典:裂裳

  • 平步登天

    见“平地青云”。【词语平步登天】  成语:平步登天汉语大词典:平步登天

  • 相如缶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与秦王会渑池,“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秦声,请奏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贱大

  • 谢安舟楫

    《世说新语.雅量》:“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谊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

  • 选歌试舞

    同“选妓征歌”。宋周密《露华.次张?云韵》词:“选歌试舞,连宵恋醉珍丛。”见“选色征歌”。宋·周密《露华·次张宙云韵》:“~,连霄恋醉珍丛。”【词语选歌试舞】  成语:选歌试舞汉语大词典:选歌试舞

  • 堂上五弦

    源见“武城弦”。称扬官吏重德治。唐独孤及《酬常郿县见赠》诗:“堂上五弦销暇日,邑中千室有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