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先见之明

先见之明

能事先洞察事物的敏锐眼力和预见性。《后汉书.杨彪传》:“后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砥犊之爱。’操为之改容。”参见“老牛舐犊”条。


偏正 明,眼力。有预见到事物发展的眼力。《后汉书·杨彪传》:“愧无䃅~。”鲁迅《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褒义。常用于称赞人料事如神。→先人之见 未卜先知 ↔事后诸葛亮


解释预先洞察事物的眼力。

出处后汉书·杨彪传》:“后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金日(mìdī)是西汉武帝时的名臣。他本是匈奴后裔,后来归降汉朝,所以做事兢兢业业、小心谨慎,深受武帝信任。金日原有两个儿子,很招人喜爱,汉武帝也非常喜欢,拿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开心果。这两个孩子长大后,仍然经常出入皇宫,和武帝嬉戏娱乐。后来,其中的大儿子和宫女在宫殿里有不检点的行为,正好被金日撞见了,金日非常痛恨,就把他杀掉了。

杨修是东汉末期人,非常好学,富有才能,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曹操打下汉中后,既想进军巴蜀,征讨刘备,又想守住汉中,撤回大军,但是进讨一时不能成功,撤军后汉中也难守住。正好军士来问晚上军队的口令,曹操于是说:“就是‘鸡肋’。”其他人都搞不明白,为什么会用这个口令。只有杨修说:“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看来曹公已经下了撤军的决心了。”杨修才能出众,又常常能渗透曹操的心思,所以曹操对他非常担心。同时,因为杨修又是仇敌袁术的外甥,曹操担心以后成为祸患,于是后来找机会把他杀掉了。

杨修的父亲杨彪也是汉末名人,曾任要职。后来杨彪见汉朝气数已尽,就假称自己得了脚病,卷曲不能伸展,从而辞官回家。杨修被曹操杀害后。曹操有一次见到杨彪,问他:“您怎么变得这么瘦?”杨彪说:“我自愧没有金日那样的先见之明,我想念儿子,还怀有老牛舐犊一样的深情。”曹操听了这话,不由得改变了自己的面色。

例句

这事竟在他意料之中,他真有先见之明。


【词语先见之明】  成语:先见之明汉语词典:先见之明

猜你喜欢

  • 视草

    《汉书.淮南王传》:“(武帝)每为报书及赐,常召司马相如等视草乃遣。”《旧唐书.职官志》“翰林院”条:“玄宗即位,张说等召入禁中,谓之翰林待诏。……或诏从中出,虽宸翰所挥,亦资其检讨,谓之视草。”古时

  • 湘君竹

    同“湘妃竹”。明袁袠《自柳至平乐道中书事》诗:“屋覆湘君竹,山开蜀帝花。”【词语湘君竹】   汉语大词典:湘君竹

  • 珠弹

    源见“隋珠弹雀”。指以珠弹射鸟雀。唐骆宾王《帝京篇》:“侠客珠弹垂杨道,倡妇银钩采桑路。”【词语珠弹】   汉语大词典:珠弹

  • 寝不安席

    因为心绪不宁,睡不安稳。《汉书.郊祀志》:“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一作“寝不安枕”。见“寝食不安”。【词语寝不安席】  成语:寝不安席汉语大词典:寝不安席

  • 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

    逝:过去,消失。体貌:体态容貌。 时光不断消逝,容颜日渐衰老。 古人自叹衰老之辞。语出三国.魏文帝《典论.论文》:“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

  • 戴高帽儿

    同“戴高帽子”。《儿女英雄传》八回:“我这个人虽是个多事的人,但是凡那下坡走马,顺风使船,以至买好名儿、戴高帽儿的那些营生我都不会作。”见“戴高帽子”。《儿女英雄传》8回:“那姑娘道:‘我这个人,虽是

  • 殊方同致

    比喻用不同的方法达到同一目的。《隋书·儒林传序》: “北学深芜,穷其枝叶,考其终始,要其会归,其立身成名,殊方同致矣。” 参见:○同归殊途见“殊途同归”。《隋书·儒林传序》:“大抵南人约简,得其英华;

  • 沧浪老人

    源见“沧浪濯缨”。指隐者、渔父。唐李白《笑歌行》:“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偏正 隐者、渔父。语本《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

  • 掩鼻

    泛指因嫉妒而阴谋陷害别人。魏王送给楚王一个美女,楚王非常喜欢她。楚王夫人郑袖看到楚王非常喜欢那个美女,也喜欢她,而且还比楚王更喜欢。凡是鲜艳衣服以及各种玩好只要她喜欢便都送给她。这使楚王对郑袖十分满意

  • 美稷相迎

    源见“竹马交迎”。称颂地方良吏深受民众欢迎。美稷,郭伋行部之地。北周庾信《周大将军萧公墓志铭》:“南阳风俗,文学更多;美稷相迎,童儿逾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