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出一头地

出一头地

元脱脱等撰《宋史.苏轼传》(卷三三八):“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zhé)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宋代苏轼才华出众,主试官欧阳修很赏识他,表示要让他出一头地,意即高人一等,超出一般人。后因以用为典故,亦作“出人头地”。

清.汪琬《诗说.序》:“余固晚而有志经学,顾年及昏耄,见闻遗忘,辄抚卷叹息,以为当让斯人出一头地。”


述补 高出众人一头之地。比喻高人一着。语出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读轼(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 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清·沈初《西清笔记·纪文献》:“钱文敏尚书虽师之而好为黄子久一派,其气象雄迈,固自另~。”△用于比较方面。


【词语出一头地】  成语:出一头地汉语词典:出一头地

猜你喜欢

  • 丘首狐

    源见“狐死首丘”。比喻怀念故土的人。柳亚子《沙湖钓月图题词为筱墅梅痕伉俪作》诗之四:“句东风土清嘉县,数典吾惭丘首狐。”

  • 七国三边

    《史记.孝景本纪赞》:“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又《史记.律书》:“高祖有天下,三边外畔。”西汉王朝从高祖到景帝统治时期,曾先后遭受外部三边之患和内部七国之乱。后以“七国三边”指内忧

  • 郢声

    同“郢中曲”。唐皎然《杼山禅居寄赠东溪吴处士冯》诗:“身当青山秀,文体多郢声。”【词语郢声】   汉语大词典:郢声

  • 枕席过师

    《汉书.赵充国传》:“治湟陿中道桥,令可至鲜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从枕席上过师。”颜师古注引郑氏曰:“桥成军行安易,若于枕席上过也。”后因以“枕席过师”形容行军道路极其平坦安稳。清魏源《城守篇.制胜

  • 正墙面而立

    脸正对着墙站着。 表示什么也看不见。 比喻一无所知。语出《论语.阳货》:“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朱熹注:“正墙面而立,言即其至近之地,而一物无所见,一步不可行。”《书.周

  • 吹毛索疵

    同“吹毛求疵”。《后汉书.杜林传》:“及至其后,渐以滋章,吹毛索疵,诋欺无限。”见“吹毛求疵”。《后汉书·杜林传》:“及至其后,渐以滋章,~,诋欺无限。”【词语吹毛索疵】  成语:吹毛索疵汉语大词典:

  • 白社

    晋.王隐《晋书》:“董京字威辇,不知何许人。太始初,值魏禅晋,遂被发徉狂,常宿白社中,时乞于市,得残碎缯絮结以自覆,全帛佳绵则不肯受。著作孙楚就社中与语,遂载以归。终不肯坐。后数年去,莫知其所,其寝处

  • 步兵泣路

    同“步兵哭”。清王夫之《咏史》诗之七:“信陵饮酒近内,步兵泣路驱车。”

  • 养痈贻害

    又作“养痈贻患”。养:保养。痈(yōng拥):毒疮。贻(yí宜):遗留。害:祸害。 指保养着毒疮不治疗,给以后遗留祸害。多用以比喻不要姑息坏人坏事,以免留下祸害。此典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对

  • 侍帚

    源见“相门洒扫”。谓屈己求官。清黄宗羲《谢陈介眉代辞博学宏儒书》:“揖洗割肉,破琴侍帚,穿屦行雪中,百方以博巨公一日之知,然而有得有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