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邢昺疏:“三十年曰世……必三十年仁政乃成也。”后以“必世”指三十年。《北史.崔光传》:“太宗必世重光,业隆玄默。”【词语必世】 汉语大词典:必世
百遍:形容次数之多。见:同“现”,呈现。 表示书读很熟,道理自然明白。语出《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南朝.梁元帝《金楼子.戒子》:“凡读书必以五经为本,所谓非
《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形容天下太平,无为而治。元本高明《琵琶记.旌表》:“玉烛调和,圣主垂衣。”主谓 垂衣,原谓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礼。后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谓
源见“井蛙”。比喻浅陋、片面的见识。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尚书集注音疏》:“巨儒著述,皆有本源,不得以井管拘墟,轻相訾议也。”见“井蛙之见”。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尚书集注音疏》:“钜儒著述,皆
源见“陶令归去来”。表示对往昔的作为或遭遇的悔悟。唐刘商《春日患病》诗:“今日方知命,前身自觉非。不能忧岁计,无限故山薇。”宋苏轼《华山寄子由》诗:“三年无日不思归,梦里还家旋觉非。”【词语觉非】
《史记.孙子列传》:“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孙子(膑)度其(庞涓)行,墓当
源见“禹惜寸阴”。指短暂时光。晋向秀《思旧赋》:“托运遇于领会兮,寄馀命于寸阴。”【词语寸阴】 汉语大词典:寸阴
源见“授衣”。指农历九月。宋陆游《立冬日作》诗:“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词语授衣月】 汉语大词典:授衣月
《庄子.徐无鬼》载:庄子好友惠子(惠施)死后,庄子过其墓,感叹说:“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后因以“惠子知我”喻朋友相知之深。三国 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其言之不惭,恃惠子之知我
《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后以“辞不达义”指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清 顾张思《土风录》卷十二:“语言糊涂曰辞不达义。”主谓 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