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文公七年》:“宋昭公将去群公子,乐豫(宋昭公时的大臣,官司马)曰:‘不可。公族,王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阴矣。葛藟犹能庇其本根(葛、藟,均为蔓生植物),故君子以为此,况国君乎?’”葛
指李广威镇边疆,匈奴称为“飞将军”,不敢侵扰。后以此典借指勇猛善战、威名远震的军事将领。李广(?——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猿臂善射,汉文帝时,参加反击匈奴贵族攻掠之战争,为郎(皇
同“随车甘雨”。清钱谦益《陕西道监察御史蒋允仪父弘宪原任户部贵州清吏司署员外郎事主事加赠奉直大夫制》:“赈凶灾则随车夏雨,诚感人穷。”见“随车致雨”。清·钱谦益《陕西道监察御史蒋允仪父弘宪加赠奉直大夫
《孟子.告子上》:“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孟子的意思是说,齐国牛山的树木曾经是郁郁葱葱极美好的,因为地处大国都城的郊外,人们拿着斧斤经常去砍伐,那又怎能保持其美好呢?
同“同声相应”。清曾国藩《湘乡县宾兴堂记》:“其官斯土者……同明相照,同气相求,何其翕应者与!”见“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孙犁《澹定集·金梅〈文海求珠集〉序》:“要视作家如友朋,~,体会其甘苦,同情其
同“沈约瘦”。尪,孱弱、瘦弱。宋高登《行香子》词:“奈沈郎尪,潘郎老,阮郎贫。”
同“涸辙之鲋”。唐李白《拟古》诗之五:“无事坐悲苦,块然涸辙鲋。”【词语涸辙鲋】 汉语大词典:涸辙鲋
汉应劭《风俗通.山泽》:“岱者,始也;宗者,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云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天下,其惟泰山乎!”后因以“岱云”指喜雨之云。清袁枚《喜雨》诗之二:“岱云触石起层颠,大化无私有
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谓目光敏锐,观察细致,连最微小的东西也能看到。后常用以形容人能洞察事理。孟子在劝告齐宣王推行仁政时举例说,如果有人禀告大王,他的力气能够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却拿不起一根羽
《世说新语.赏誉》:“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晋人王戎赞赏王衍的仪表风度,用“瑶林琼树”作比。后遂用为称美人品高洁神姿飒爽之典。唐.李群玉《哭彬州王使君》诗:“瑶树忽倾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