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华封三祝

华封三祝

庄子.天地》:“尧观乎华(注:华,地名,今华县,在陕西省)。华封人(注:封人,典守封疆的官名)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也?’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帝尧巡狩于华,封人祝颂尧多寿,多富,多生男子。尧对此奉承皆加以拒绝。后因用为祝颂之典。

幼学琼林》卷一“朝廷”:“唐放勋德配昊天,遂动华封之三祝;汉太子恩覃少海(注:覃,深;少海,渤海),乃兴乐府之四歌(见“乐府四歌”条)。”


主谓 用作祝颂之辞。语本《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成玄英疏:“华,地名也,今华州也。封人者,谓华地守封疆之人也。”明·汪廷讷《种玉记·赠玉》:“怎能勾~,继美千秋。”△多用于祝颂方面。


【典源】 《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 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

【今译】 尧到华地视察,华地守边界的人祝福尧长寿、富足、多子。尧一一谢绝了。

【释义】 后以此典祝颂人富贵长寿等。

【典形】 封人祝、华封人、华封祝、华封祝尧、三祝、唐尧寿、尧封之祝、祝华封、祝尧、华封之寿、圣人之寿、祝尧千万寿、封人祝尧。

【示例】

〔封人祝〕元·揭傒斯《寄题傅尊师兄弟所作》:“但余一念封人祝,未与人间万事慵。”

〔华封人〕 唐·权德舆《奉和圣制仲春麟德殿会百僚》:“赓歌仰昭回,窃比华封人。”

〔华封祝〕 宋·蔡襄《上元进诗》:“要知尽作华封祝,四十年来惠化深。”

〔华封祝尧〕 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露布》:“华封祝尧,肇皇基于千载; 夷歌颂汉,美皇泽于三章。”

〔三祝〕 晋·王鉴《七夕观织女》:“敬因三祝末,以尔属皇娥。”

〔唐尧寿〕 唐·王维《献寿辞》:“微臣欲献唐尧寿,遥指南山对衮龙。”

〔尧封之祝〕 宋·张孝祥《代百宫贺冬至节表》:“七日来复,方占羲历之祥; 万寿无疆,愿罄尧封之祝。”

〔祝华封〕 明·唐寅《正旦大明殿早期》:“履新万国朝元日,尧德无名祝华封。”

〔祝尧〕 唐·张说《皇帝降诞日集贤殿赐燕》:“不独华封老,千年喜祝尧。”


【词语华封三祝】  成语:华封三祝汉语词典:华封三祝

猜你喜欢

  • 坐啸画诺

    同“画诺坐啸”。唐刘知幾《史通.辨识》:“但今之从政者则不然。凡居斯职者,必恩幸贵臣,凡庸贱品,饱食安步,坐啸画诺,若斯而已。”

  • 因树为屋

    《后汉书.申屠蟠传》:“蟠独叹曰:‘昔战国之世,处士横议,列国之王,至为拥篲先驱,卒有院儒烧书之祸,今之谓矣。’乃绝迹于梁碭之闲,因树为屋,自同傭人。”申屠蟠看到当时范滂等攻訏朝政,一时成风,感到事情

  • 进黄公履

    源见“圯桥进履”。为老者纳履,意谓尊老求教益。元李庭《水龙吟.萧公弼生朝》词:“待西风,拂口貂裘尘土,进黄公履。”

  • 涂山会

    《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晋.杜预注:“涂山,在寿春东北。”古时,禹王在涂山会合诸侯,带玉和帛来的部落国极多。后遂用为帝王临朝之典。唐.魏徵《奉和正日临朝应诏》诗:“百灵侍

  • 骑牛觅牛

    同“骑驴觅驴”。《景德传灯录.福州大安禅师》:“师即造于百丈,礼而问曰:‘学人欲求识佛,何者即是?’百丈曰:‘大似骑牛觅牛。’”连动 比喻认识事物的本质。语出《祖堂集·福州西院大安和尚》卷17:“师即

  • 虫妖

    《礼记.月令》:“〔冬季之月〕季冬行秋令,则白露蚤降,介虫为妖。”指虫类造成的灾害。多以指蝗灾。《隋书.五行志下》:“虫妖:梁大同初,大蝗,篱门松柏叶皆尽。”【词语虫妖】   汉语大词典:虫妖

  • 江鲈忆

    同“江鲈有约”。宋方岳《满江红.和程学谕》词:“君莫道,江鲈忆。吾自爱,山泉激。”

  • 屋壁

    源见“孔壁遗文”。借指孔壁所藏之典籍。唐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屋壁余无几,焚坑逮可伤。”【词语屋壁】   汉语大词典:屋壁

  • 桂子飘香

    唐.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孟启《本事诗.征异》载:宋之问游杭州灵隐寺,月夜吟诗,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之句。又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载:“张子韶对策,有‘桂子飘

  • 子夏盲

    源见“丧明之痛”。谓因丧子之痛而致眼睛失明。清袁枚《杂诗》之八:“虽非子夏盲,已类凿齿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