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叶落归根

叶落归根

指返回本源。 比喻人或事物有所归宿。语出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六祖慧能大鉴禅师》:“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却回。’祖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宋.陆游《寓叹》:“云闲忘出岫,叶落喜归根。”《二刻拍案惊奇.张福娘一心贞守》:“张福娘今见朱家要来接他,正是叶落归根事务,心下岂不自喜?”《儿女英雄传》一九回:“将来她叶落归根,怎生是个结果?”后多引作〔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比喻久客他乡的人,返回本乡本土。《平妖传》八回:“常言道: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小厮怕养不大,若还长大了,少不得寻根问蒂,怕不认我做外公么?”《说岳全传》四六回:“兀术道:‘古人有言: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卿家若然思念家乡,某家差人送你回国!’”《官场现形记》二二回:“但是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将来总得有个着落。”


主谓 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归故里。语出唐·慧能《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付属品》:“叶落归根,来时无口(日)。”《二刻拍案惊奇》卷32:“今见朱家要来接他,正是~事务,心下岂不自喜?”△多用于人事方面。→木落归本 九九归原 ↔飘泊无定 客死他乡。也作“落叶归根”。


叶落归根”旧时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后比喻不忘本源,现引申为不忘故土。

“叶落”为什么 “归根”呢?

树叶枯黄后落下,会变为腐殖质而被树根吸收,所以有 “叶落归根”之说。犹如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此语出自禅宗六祖惠能。

惠能 ( 公元638—713 年) ,曾是个樵夫,文盲。他曾听人诵读《金刚经》而有所悟,便寻师访友,到湖北黄梅冯墓山拜五祖弘忍为师。仅八个月,便以呈偈语的方式被定为五祖的衣钵传人。当时,大弟子神秀所呈的偈语是: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神秀此偈,浓缩了佛教 “戒、定、慧”三阶段方式,即: 借助毅力,进行节制———戒; 抑制活动,净化自己———定; 大觉大悟,涅槃新生———慧。惠能看到神秀之偈后,呈了两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惠能的偈语,抛开了 “戒”,也抛开了 “定”,认为 “自心是佛……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教人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后来,南宗后学比惠能更彻底,改惠能后一偈语的后两句为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连本心也否定了 ( 详 《景德传灯录·卷五·惠能传》) 。

因为惠能不识字,所以不主张背诵经文,而只求领会精神即可。这就需要用心,此即所谓 “心领神会”。只要能顿悟,本心即为佛。

惠能成为六祖后,有天要出门传经,众徒弟问他何时回来,他回答说: “叶落归根,来时无口。”意即回来总是要回来的,但回来的日子却说不定啊!

后 “叶落归根”便传用下来,语见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咐嘱品第十》。

此语亦作 “落叶归根”。

“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狐死必首丘”( 死时头对着生活过的山丘) ,鸟兽尚且如此依恋生活过的地方,难怪人会眷恋故土,叶落归根了!


【词语叶落归根】  成语:叶落归根汉语词典:叶落归根

猜你喜欢

  • 梦征兰

    源见“燕梦征兰”。指怀孕得子。清袁枚《方问亭宫保贮兰图》诗之二:“回首笑谢氏,阶庭作私宝。若云梦征兰,祝公转嫌小。”

  • 笛里三弄

    同“桓伊弄”。宋李清照《孤雁儿》词:“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 耆英会

    源见“洛阳耆英会”。指年高有德者的集会。鲁迅《花边文学.古人并不纯厚》:“广州开的耆英会,却明明收集过一大批寿翁寿媪,活了一百零六岁的老太太还能穿针,有照片为证。”【词语耆英会】   汉语大词典:耆英

  • 子曰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国魏.何晏集解:“马曰:‘子者,男子之通称,谓孔子也。’”“子曰”,即孔夫子说的意思。《论语》中常以此为开端,来记述孔丘的言论。后以“子曰”常指儒

  • 铁绰铜琶

    同“铁板铜琶”。清 杨潮观《灌口二郎初显圣》:“铁绰铜琶,醉歌齐动,藉芳草分甘受用。”【词语铁绰铜琶】  成语:铁绰铜琶汉语大词典:铁绰铜琶

  •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之谓三不朽

    太上:最上,最高。 最高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次是树立言论,这就叫做“三不朽”。 表示古人极端重视立德、立功和立言。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

  • 鱼须

    《礼记.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后因以“鱼须”代称笏,或借指在朝做官。唐皮日休《病中书情寄上崔谏议》诗:“马足歇从残漏外,鱼须抛在乱书中。”明王志坚《表异

  • 缑岭调笙

    源见“王乔控鹤”。形容清雅脱俗。清冯登府《祝英台近.题叶小鸾二王帖释文》词:“最怜缑岭调笙,月凉花淡,万一有彩鸾消息。”

  • 素餐

    同“尸位素餐”。汉桓宽《盐铁论.盐铁箴石》:“今有司以不仁,又蒙素餐,无以更责雪耻矣。”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官实素餐,民则菜色。”【词语素餐】   汉语大词典:素餐

  • 软红尘

    同“软尘红”。元韦居安《摸鱼儿》词:“清风明月知多少,肯滞软红尘里?”【词语软红尘】   汉语大词典:软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