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同室操戈

同室操戈

原为入室操戈,指别人进入自己所居之室,并以室内所存兵器,攻打自己。后来变成“同室操戈”,意义则改为自家人之间互动刀枪,或内部纷争。郑玄(127-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东汉后期著名古文经学家。当时另一著名学者何休墨守今文经学,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以自固营垒,攻讦古文学派。郑氏乃针锋相对地写了《发〈墨守〉》、《鍼〈膏肓〉》、《起〈废疾〉》三篇文章进行批驳。何休看到后,叹息到:“康成(郑玄字)进了我的居室,拿起我的武器来攻打我了。”

【出典】:

后汉书》卷35第1207、1208页,《郑玄传》:“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鍼《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例句】:

清·江藩《宋学渊源记序》:“为宋学者,不第攻汉儒而已也,抑且同室操戈矣。”


主谓 同室,自家人。自家人动刀枪。比喻手足相残或内部纷争。语本《左传·昭公元年》:“春秋郑徐吾犯之妹有美色,公孙楚与其从兄公孙黑争娶之。楚已纳聘,黑欲杀之而夺其妻。子南(楚)知之,执戈逐之,及冲,击之以戈。”又,《后汉书·郑玄传》:“(何)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周恩来《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相煎何急!”△贬义。多用于内部成员的反目成仇。→自相残杀 祸起萧墙 ↔同仇敌忾。也作“操戈同室”。


解释操:拿、持。比喻内部互相争斗、互相残杀。

出处后汉书·郑玄传》:“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郑玄,字康成,东汉著名学者。他从小喜欢读书,不喜欢当官吏,他父亲对此非常生气,但是不能制止他。郑玄跟当地的名师学了很多知识,等他认为当地没有再值得他请教的人后,就向西经过函谷关,来到扶风,拜当时的大学问家马融为师。

马融有门徒四百多人,学问精深的有五十多个。马融平常傲慢尊贵,郑玄在他门下三年,竟然没有见过马融一面,马融只是让自己的高材生传授郑玄学业。郑玄日夜苦读,从未感到过疲倦。有一次,马融召集学生讨论图谶纬书,听说郑玄善于计算,便单独召他到楼上相见,郑玄于是趁机请教自己的疑问,问完后便告辞回家。马融叹息着对门人说:“这位姓郑的同学如今离去,我的学术也就传播发扬到东边去了。”

郑玄独自游学,十多年后才回到家乡。当时任城人何休爱好《公羊》学,著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郑玄于是阐发《墨守》、针砭《膏肓》、讲论《废疾》。何休见到郑玄的这些著作后感叹地说:“康成这是跑到我的家里,拿起我的戈矛,来讨伐我啊。”郑玄和何休的讨论,释义通达、考据深奥。在他的带动下,古文经学才从此开始昌明起来。

反义同舟共济

例句

你们同室操戈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词语同室操戈】  成语:同室操戈汉语词典:同室操戈

猜你喜欢

  • 国士无双

    指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说他是国内最有才能之人,没有人可与他相比。后以此典比喻才能出类拔萃的人。韩信不被汉王刘邦重用,便不辞而别,萧何亲自急忙追赶韩信,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刘邦,汉王刘邦又生气

  • 嬴女乘鸾

    源见“乘鸾”。谓升仙。唐权德舆《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

  • 鸣盗

    源见“鸡鸣狗盗”。指微末小技。南朝 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窃慕大王之义,备鸣盗浅术之余,豫三五贱伎之末。”【词语鸣盗】   汉语大词典:鸣盗

  • 庭实旅百

    形容庭中陈列物品的众多。《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庭实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旅:陈。百:言其多。

  • 赋楼

    源见“玉楼受召”。婉称文人才士之死。明袁宏道《哭临漳令王子声》:“云何为而投阁?贺何为而赋楼?”

  • 谢女弟兄才

    源见“咏絮”。称扬合家少年男女皆才气横溢。清张问陶《送吴山尊同门就婚山左山尊继妇为渊如观察从妹》诗:“莫倚元龙湖海气,须防谢女弟兄才。”

  • 修纶悬众犗

    源见“钓东海”。指钓鱼。喻指办大事用大手段。唐韩愈《雨中寄孟刑部》诗:“东野继奇躅,修纶悬众犗。”

  •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中( ㄓㄨㄥˋ zhòng ):得当。 刑罚不得当,老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 表示治国当量刑适中,不能枉滥。语出《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邢昺疏:“刑罚枉滥,则民蹐地局天,动罹

  • 撒灰扃户

    参见:妒痴

  • 孟竹

    同“孟林笋”。唐方干《题故人废宅》诗:“旧径已知无孟竹,前溪应不浸荀星。”【词语孟竹】   汉语大词典:孟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