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后生可畏

后生可畏

意指青年人前程远大,成就将超过年长的人,值得敬佩。孔子在勉励他的学生求学上进时说,青年人是可怕的,怎么能断定他们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什么成就,那就不值得害怕了。

【出典】:

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例句】: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吏部尚书何晏甚奇之,题之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矣。’”


主谓 青年必能超越先辈,令人敬畏。《论语·子罕》:“~。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褒义。多用人形容青年实力。→风华正茂 ↔马齿徒增


解释后生:后辈、下一代。指青年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孔子说:“青年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怎么知道将来还不如现在呢?如果四五十岁还没有名声的话,也就不值得害怕了。”北宋经学家邢昺注释说:“年轻人完全可以通过积累学行,成就道德,他们确实令人敬畏,哪里知道日后他们这些年轻人的道德文章会不如今天的我呢?如果年少时不积累学行,成就道德,到了四十岁、五十岁还没有什么名声,这时候即使打算硬着头皮来充电,也终究成就不了大的道德,所以已经不值得害怕了。”

孔子的这句话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二是强调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后生可畏,前提是后辈、下一代应该首先受到良好的教育,教育搞得好,青年人的前途才会一片光明;同时,青年人必须在年少时就进行不懈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超越现在。如果到了四五十岁还一事无成的话,那就说明教育没有成功或者自身没有努力,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

反义少不更事

例句

你年纪轻轻就做出这么大的成就,真是后生可畏啊!


【词语后生可畏】  成语:后生可畏汉语词典:后生可畏

猜你喜欢

  • 振鹭

    《诗经.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雝。我客戾止,亦宥斯容。”东汉.郑玄笺:“言威仪之善如鹭飞。”《诗经.周颂.振鹭》篇以飞翔之白鹭比喻俊美仪容之贤士。后遂用为称美有风度贤士之典。唐.钱起《春谷幽

  • 坎井

    源见“井蛙”。浅井。借指很小的活动范围。表示见闻不广。清赵执信《始见海》诗:“半生在坎井,跬步临津涯。”【词语坎井】   汉语大词典:坎井

  • 林无静树

    晋.郭璞《幽思》:“林无静树,川无停流。”是以自然景象比喻天地万物都是运动的,绝不会静止不变。

  • 贷监河粟

    源见“涸辙之鲋”。谓身处困境而乞援于吝于帮助的人。宋陆游《有感》诗:“贷监河粟元知误,乞尉迟钱更觉痴。”

  • 寿陵匍匐

    同“寿陵失步”。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可谓寿陵匍匐,非复邯郸之步。”见“寿陵失步”。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杜笃、贾逵之曹,刘珍、潘勗之辈,欲穿明珠,多贯鱼目。可谓~,非复邯郸之

  • 心画

    源见“言为心声”。指书面文字。宋邵博《闻见后录》卷六:“心声不足以发其奥,心画不足以形其妙。”【词语心画】   汉语大词典:心画

  • 团扇悲歌

    同“团扇诗”。唐翁绶《婕妤怨》诗:“繁华事逐东流水,团扇悲歌万古愁。”

  • 三无私

    《礼记》卷九《孔子闲居》:“子夏曰:‘敢问何谓三无私?’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子夏问孔子什么是三无私?孔子回答说:“天覆盖万物,地运载一切,日月普照大地。这三者公平无私,是为“

  • 延州空挂

    源见“季札挂剑”。悼念凭吊亡友。春秋 吴公子季札本封延陵,复封州来,因以“延州”借指季札。宋王安石《追伤河中使君修撰陆公》诗:“海曲冷云埋拱木,延州空挂暮年悲。”

  • 鹤飞华表

    同“鹤归华表”。元何景福《寄题李宁之朱铜岩坟亭》诗:“龙归洞口云漠漠,鹤飞华表秋冥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