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吕端大事不糊涂

吕端大事不糊涂

吕端注重大节,不拘细行事。吕端(935-1000年)字易直,幽州安次(今河北安次西)人。后晋时以父荫补官。入宋后,历知成都府、蔡州,升为枢密直学士。颇得太宗宠信,常被独召入宫。由于办事果断,为政清廉,宋太宗欲委任为相,征求大臣意见。有的说:“吕端为人糊涂。”太宗却说:“我看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并为此作钓鱼诗,其中两句意思是,垂钓不知水深浅,须问磻溪钓鱼人。将吕端比作了辅佐武王伐纣的姜尚。至道元年(995年)遂拜吕端为相。吕端出任宰相后,顾全大局,处事持重,以清简为务。他原与副宰相寇准平起平坐,如今先登相位,恐寇准不平,就主动请求与副宰相按日轮流主持政务。在一般问题上他很少参与论辩。一天,太宗以亲笔信命令大臣,以后有关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宰相处理政务的地方亦即政事堂,就设在其中)的公务,须经吕端详细核查后才可上奏。从此吕端更加谦让而不独断专行。但在大事上吕端毫不含糊,极其负责。如建立西夏政权的李继迁骚扰宋西部边境时,其母被擒获。太宗单独召见寇准与其商议,想杀掉她。吕端得知后奏明太宗,陈述利害,说明杀了李母并不能擒获李继迁,反而更坚定其叛逆的决心,不如善待她以招李继迁归顺。即使他不会立即投降,也可牵制住他的心。太宗听了拍着大腿赞道:“如不是你,几乎误了我的大事!”便立即采用了吕端的计策。后李母病死,李继迁不久也病死了,其子终于归顺了宋朝。

【出典】:

宋史》卷281《吕端传》9514至9515页:“时吕蒙正为相,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会曲宴后苑,太宗作‘钓鱼诗’,有云:‘欲铒金钩深未达,磻溪须问钓鱼人。’意以属端。后数日,罢蒙正而相端焉。”

【例句】:

明·李东阳《锁继恩》:“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继恩一锁成鸿图。” 邹韬奋《糊涂假认真》:“这位省视学先生在总评里总算闭着眼睛说了几句‘好话’,也许可以用‘大事不糊涂’自慰,深叹生不逢时,不然也许还有宰相的资格!”


【词语吕端大事不糊涂】  成语:吕端大事不糊涂汉语词典:吕端大事不糊涂

猜你喜欢

  • 乐天知命

    乐于顺从天道的安排,知道性命的始终与限度。后常用以称顺从自然,悠然自得的一种宿命论的人生观。《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孔颖达疏:“顺天施化,是欢乐于天;识物始终,是自知性命,任自然之理,故

  • 鸥鸟相依

    同“鸥鹭忘机”。前蜀韦庄《村居书事》诗:“年年耕与钓,鸥鸟已相依。”见“鸥鹭忘机”。唐·韦庄《村居书事》:“年年耕与钓,鸥鸟已相依。”

  • 肯构

    同“肯堂肯构”。宋王禹偁《郑善果非正人论》:“光肯构之孝心,砺尽忠之臣节。”明文徵明《贺东畬钱先生构别墅》诗:“生儿已副高门望,作室能忘肯构心?”【词语肯构】   汉语大词典:肯构

  • 梅鹤因缘

    源见“梅妻鹤子”。借指清幽的隐居生活。清舒位《得仲瞿山中诗却寄》诗之二:“梅鹤因缘清入梦,莼鲈滋味冷相陪。”

  • 扶轮推毂

    《史记.荆燕世家》:“今吕氏雅故本推毂(音gǔ,车轮轴)高帝就天下,功至大。”《南齐书.乐志》:“月御按节,星驱扶轮。”后以“扶轮推毂”为尽力帮助别人成就伟大功业的典故。唐.高彦休《阙史序》:“皇朝济

  • 雄赳赳,气昂昂

    赳( ㄐㄧㄡ jiū )赳:雄壮勇武的样子。 形容人意气风发,威武雄壮。语出元.张国宾《薛仁贵》楔子:“你待要忘生舍死在这沙场上,则你那雄赳赳,气昂昂,身凛凛,貌堂堂,知甚日得还乡。”《儿女英雄传

  • 麟阁高标

    同“麟阁图形”。明阮大铖《燕子笺.刺奸》:“捷书一奏天颜喜,麟阁高标郭细侯。”

  • 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十八:“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现多用于形容人与人或单位与单位之间,虽相距不远,但彼此之间从不来往。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自知’而不先‘知他’,只是聚在

  • 避风台

    《三辅黄图》引《三辅旧事》:“飞燕使佽飞之,士以金锁缆云舟于波上,每轻风时至,飞燕殆欲随风入水。帝以翠缕结飞燕之裾,常恐曰:妾微贱何复得预缨结之游,今太液池尚有避风台。即飞燕结裾之处。”传说汉成帝同赵

  • 长治久安

    《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后以“长治久安”谓长期治平,永久安定。孙中山《民族主义》六讲:“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并列 长期太平,永久安定。语本《汉书·贾谊传》:“建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