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过矣,吾过矣
我错了,我错了。 古人再三谢过之辞。语出《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郑玄注:“谢之且服罪也。”同书《檀弓下》:“子思之母死于卫,赴于子思,子思哭于庙。门人至,曰:‘庶氏之母死,何为哭于孔氏之庙乎?’子思曰:‘吾过矣!吾过矣!’”明.唐顺之《答茅鹿门知县书》:“吾槁形而灰心焉久矣,而又敢与知文乎?今复纵言至此,吾过矣!吾过矣!,,
我错了,我错了。 古人再三谢过之辞。语出《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郑玄注:“谢之且服罪也。”同书《檀弓下》:“子思之母死于卫,赴于子思,子思哭于庙。门人至,曰:‘庶氏之母死,何为哭于孔氏之庙乎?’子思曰:‘吾过矣!吾过矣!’”明.唐顺之《答茅鹿门知县书》:“吾槁形而灰心焉久矣,而又敢与知文乎?今复纵言至此,吾过矣!吾过矣!,,
参见“相如求凰”。
同“天字第一号”。《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日日雇了天字一号的大湖船,摆了盛酒,吹弹歌唱俱备,携了此妾下湖。”【词语天字一号】 汉语大词典:天字一号
《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孔子说:“凤鸟不来,河马也不负图而出,吾道和文章难道就这样完了吗!”后因用为悲叹时运不济或世道不好的典故。《汉书.董仲舒传》:“孔子曰:‘凤
源见“失箸”。谓借他事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三国演义》二一回:“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词语闻雷】 汉语大词典:闻雷
《易.井》:“井泥不食,旧井无禽。”《易》井卦中说井泥居下,人所不食。后遂用为贤才居下,不得其任。唐.李商隐《井泥四十韵》:“悒怏夜将半,但歌井中泥。”【词语井中泥】 汉语大词典:井中泥
源见“未能免俗”。贫家所居之处。借指贫家。唐 颜萱《送羊振文归觐桂阳》诗:“临歧独有沾襟恋,南巷当年共化龙。”
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十四:“唐人有张打油作《雪诗》云:‘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后因以“打油”指通俗诙谐腔调。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许道真《眼儿媚》云:‘持杯笑道,鹅黄
佛家语。止谓止息妄念,观谓观智通达,契会真如。《大乘义章》:“守心住缘,离于散乱为止;止心不乱,故复名定。于法推求简择名观,观达称慧。”《止观辅行》:“止观不二,境智冥一。”【词语止观】 汉语大词
源见“断肠猿”。形容令人哀伤的声音。唐白居易《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同“陆绩橘”。唐岑参《送许员外江外置常平仓》诗:“仍怀陆氏橘,归献老亲尝。”【词语陆氏橘】 汉语大词典:陆氏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