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周王避债台

周王避债台

源见“逃债台”。喻指解除忧愁之妙处。清 丘逢甲《秋怀叠前韵》之七:“愁城欲藉酒杯开,中有周王避债台。”


【典源】 《汉书·诸侯王表序》:“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分为二周,有逃责(债)之台,被窃鈇之言。”服虔注:“周赧王负责 (债),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曰:“周赧王虽居天子之位,为诸侯所侵逼,与家人无异。贳 (shi) 于民,无以归之,乃上台以避之,故周人因名其台曰逃债台。”

【今译】 东周末年,周王室衰微,周赧王名义上虽仍是天子,但被诸侯侵削土地,地位与平人差不多,穷得向百姓借债,无法归还,只好登上高台去躲债,人们将此台称为逃债台。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欠债、躲债等。

【典形】 避债台、债台高筑、债筑台、周赧筑台、周王避债台、筑台逃文债、逃债少高台、台高极天。

【示例】

〔避债台〕 明·汤显祖《以歌代书答赵仲一》:“去官只有耕田手,处世都无避债台。”

〔债台高筑〕 清·黄遵宪《已亥杂诗》之五十二:“海客欢呼土民怨,债台高筑与天平。”

〔债筑台〕 清·黄遵宪《和议成志感》:“失民更为丛驱雀,毕世难偿债筑台。”

〔周赧筑台〕 清·王夫之《广遣兴》之二:“周郝筑台深避债,鲁哀徙宅再忘妻。”

〔周王避债台〕 清·丘逢甲《秋怀叠前韵》之七:“愁城欲藉酒杯开,中有周王避债台。”

〔筑台逃文债〕 清·钱谦益《人日书事》:“筑台未许逃文债,作庙还应祀酒神。”


猜你喜欢

  • 痀偻丈人

    见“累丸”条。

  • 强弩末矢

    同“强弩之末”。《旧唐书.李密传》:“又强弩末矢,理无穿于鲁缟;冲风馀力,讵能动于鸿毛?”【词语强弩末矢】  成语:强弩末矢汉语大词典:强弩末矢

  • 方兄

    《汉书.食货志下》“钱圆函方”注引孟康语:“外圆而内方也。”《晋书.鲁褒传.钱神论》:“亲之如兄,字曰‘孔方’。”我国古代有各式各样的钱币,战国晚期才出现了以金属铸造的“外圆而内方”的钱币。南北朝时,

  • 筮仕

    《左传.闵公元年》:“初,毕万筮仕于晋,遇《屯》(卦)之《比》(卦)。辛廖占之,曰:‘吉。’”春秋时,毕万用蓍草占卜是否到晋国作官时,遇到《屯》卦变到《比》卦,晋大夫辛廖说很吉利。后遂用为首次为官之典

  • 子西之忌

    《史记.孔子世家》:“楚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王之使使诸侯有如子贡者乎?’曰:‘无有。’‘王之辅相有如颜回者乎?’曰:‘无有。’‘王之将率有如子路者乎?’曰:‘无有。’‘……今孔

  • 尊空北海

    同“尊开北海”。宋 陈德武《水龙吟.次韵寄别叶尹》词:“想尊空北海,诗成东阁,这都是、欢娱处。”

  • 参军瞎马

    同“盲人骑瞎马”。宋陈与义《目疾》诗:“不怪参军谈瞎马,但妨中散送飞鸿。”

  • 陈蕃下榻

    源见“陈蕃榻”。解下所悬之榻。表示礼待贤士嘉宾。明陈所闻《一枝花.送马元赤之蜀兼寄何别驾仁仲》套曲:“多应他陈蕃下榻,肯教你王粲登楼。”【词语陈蕃下榻】  成语:陈蕃下榻汉语大词典:陈蕃下榻

  • 精卫衔薪

    同“精卫填海”。金元好问《游承天悬泉》诗:“子胥鼓浪怒未泄,精卫衔薪心独苦。”

  • 魂而有灵,嘉斯宠荣

    嘉:乐,喜欢。斯:代词。一作“兹”,“其”。宠荣:特指皇帝所给予的恩宠和光荣。 死者鬼魂如有灵验,应为皇上给的这些恩宠和光荣而感到快乐。 古代帝王褒恤死者诏书中的结尾套语。语出《后汉书.梁统传.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