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咄咄书空

咄咄书空

源见“殷浩书空”。形容失意、懊恨之态。宋王楙野客丛书.殷浩失望》:“浩之出,不惟一事无立,而丧师辱国,殆有甚焉。朝野于是大失所望,削爵贬窜,固其宜也,而咄咄书空,不能自遣。”章炳麟《梁园客》诗自注:“〔梁鼎芬〕既失志,有咄咄书空之感。”


偏正 形容失志而恼恨的神态。据《晋书·殷浩传》载:“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经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章炳麟《梁园客》自注:“(梁鼎芬)既失态,有~之感。去秋,遂因政变作符命数篇,诗以记之。”※咄,不读作duó。△多用于失志方面。


【典源】《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duo) 咄怪事’四字而已。”《晋书·殷浩传》:“ (殷) 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今译】 晋代殷浩曾任中军将军,都督五州军事,后遭人诋毁而被贬黜,流放于信安。殷浩外表并无怨言,言谈如常,每日却常用手指在空中写字,人们奇怪,便偷偷观察,原来他反复写的只是“咄咄怪事”四个字。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内心怨愤不平,难以表述; 也用以指事物令人惊诧。

【典形】 咄咄书、咄咄书空、怪事咄咄、嗟咄咄、书咄咄、书怪、书怪事、书空、书空咄咄、书空独语、殷浩吟、殷郎咄咄、咄咄向空书、向空书咄咄、空中咄咄、咄咄自怜、咄咄书字、诧咄咄。

【示例】

〔咄咄书空〕 宋·陆游《杂咏》:“晚收咄咄书空手,却作腾腾任运人。”

〔怪事咄咄〕清·黄景仁《移树行》:“我思大风移木古所载,怪事咄咄曾废书。”

〔嗟咄咄〕元·雅琥《上执政四十韵》:“郎潜嗟咄咄,吏隐叹逡逡。”

〔书咄咄〕宋·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

〔书怪〕 清·唐孙华《恺功侍读用予赠夏重原韵》:“去去勿复言,咄咄休书怪。”

〔书怪事〕 宋·苏轼《杜介熙熙堂》:“咄咄何曾书怪事,熙熙长觉似春台。”

〔书空〕 唐·骆宾王《畴昔篇》:“画地终难入,书空自不安。”

〔书空咄咄〕 金·元好问《镇平县斋感怀》:“书空咄咄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

〔殷浩吟〕 唐·张祜《送外生》:“偶作魏舒别,聊为殷浩吟。”

〔殷郎咄咄〕 明·徐渭 《蛙声》:“殷,郎咄咄书空易,汉吏期期奉诏难。”


【词语咄咄书空】  成语:咄咄书空汉语词典:咄咄书空

猜你喜欢

  • 不死草

    参见:琼田草【词语不死草】   汉语大词典:不死草

  • 无二诺

    源见“一诺千金”。称誉信守诺言。唐魏徵《述怀》诗:“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词语无二诺】   汉语大词典:无二诺

  • 梦鹿分鹿

    同“梦蕉得鹿”。宋黄庭坚《次韵吉老十小诗》之六:“佳人斗南北,美酒玉东西。梦鹿分真鹿,无鸡应木鸡。”

  • 弄椠提铅

    源见“怀铅提椠”。指撰写文章。明张景《飞丸记.访旧寻盟》:“晨窗问字,夜火分篝,弄椠提铅,同拟天衢齐步。”

  • 一块肉

    《宋史.瀛国公纪》:帝母杨太后闻之,大恸,曰:“我忍死艰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耳,今无望矣!”宋祥兴二年(公元一二七九年),元兵攻陷厓山,陆秀夫背幼帝赵昺跳海而死。杨太后听到这一噩耗,精神完全崩溃,

  • 谤玉

    源见“和氏之璧”。喻谗毁人才。唐孟郊《答卢虔故园见寄》诗:“因悲楚左右,谤玉不知珉。”

  • 柯山局

    源见“柯烂忘归”。指仙人棋局。宋文天祥《为或人赋》:“悠悠成败百年中,笑看柯山局未终。”

  • 醋浸曹公

    源见“望梅止渴”。对酸梅子的戏谑语。宋沈括《梦溪笔谈.讥谑》:“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又谓鹅为‘右军’。有一士人遗人醋梅与燖鹅,作书云:‘醋浸曹公一瓮,汤燖右军两只,聊备一馔。’”

  • 恂恂善诱

    见“循循善诱”。汉·赵壹《报皇甫规书》:“岂悟君子,自生怠倦,失~之德,同亡国骄惰之志,盖见幾而作,不俟终日。”【词语恂恂善诱】  成语:恂恂善诱

  • 吹索

    同“吹毛求疵”。清陈确《大学辨二.答沈朗思书》:“《大学》首篇二百余言,岂无一言之合往训者,而弟必字字而驳之,不几于吹索乎!”【词语吹索】   汉语大词典:吹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