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嗜痂之癖

嗜痂之癖

嗜:非常喜好。痂:伤口、疮口愈合后所结成的干皮。癖:积久成习的爱好。爱吃疮痂的一种癖性。形容人的嗜好乖僻。刘邕,南朝宋人,刘穆之的儿子。特别喜欢吃疮痂,说味道像鳆鱼那样鲜美,以至于他手下的官吏不论有无罪责都处以鞭笞,为的是伤口结痂给他吃。一次,刘邕到孟灵休家,孟灵休先前患灸疮,有一个疮痂脱落在床上,刘邕拿起来吃了。孟灵休大惊失色,便把疮痂都揭下来让他吃,以至于全身流血不止。

【出典】:

宋书》卷42《刘穆之传》1308页:“尝诣孟灵休,灵休先患灸疮,疮痂落床上,因取食之。灵休大惊。……灵休疮痂未落者,悉褫取以饴邕。”

【例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四·罗刹海市》:“异史氏曰:‘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 郭沫若《新陈代谢》:“例如喜欢墨家,便连墨家崇拜鬼神都要替它辩解,或说出一番民主的意义出来,那未免近于嗜痂成癖了。”


偏正 嗜,嗜好;痂,疮口或伤口上的硬壳;癖,习惯性的爱好。指怪诞的嗜好。《南史·刘穆之传》:“穆之孙邕,性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鲁迅《热风·对于批评家的希望》:“他却可以有几条希望,就是望吃菜的没有‘~’……”※癖,不读作pì。△贬义。多用于指不好的习惯。→逐臭之夫。也作“嗜痂成癖”。


【词语嗜痂之癖】  成语:嗜痂之癖汉语词典:嗜痂之癖

猜你喜欢

  • 七步成章

    同“七步成诗”。《三国演义》七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见“七步成诗”。《斩鬼传》7回:“单表那风流鬼生得秉性聪明,人材潇洒,也吟得诗,也作得赋,虽不能~,绝不

  • 三年窥宋

    源见“东墙窥宋”。形容佳人对男子的倾心爱慕。宋晁端礼《雨中花.小小中庭》词:“谁人笑里相迎。有三年窥宋,一顾倾城。”

  • 鞭墓

    源见“鞭尸”。又《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鞭墓,谓以鞭击墓。意在鞭挞死者,报仇雪恨。《后汉书.苏不韦传》:“〔伍子胥〕但鞭墓戮尸,以舒其愤,竟无手刃后主之报。”清顾炎武《

  • 棣华

    《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东汉.郑玄笺:“承华者曰鄂。不,当作拊。拊,鄂足也。鄂足得华之光明则韡韡然盛兴者,喻弟以敬事兄,兄以荣覆弟,思义之显亦韡韡然。”《诗.

  • 蛾眉笑躄

    《左传.宣公十七年》、《成公二年》载:春秋时,晋使郤克至齐,齐顷公使宫中嫔妇隔帷观看。郤克跛,登阶,妇人笑于房。克怒,出而誓曰:“所不此报,无能涉河!”后郤克以晋、鲁、卫之师伐齐,大败齐师于鞌。又《史

  • 鹬蚌相争

    同“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清 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哭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见“鹬蚌相悖,渔人得利”。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

  • 寸肠千缕

    源见“断肠猿”。形容人极度哀愁。宋康与之《应天长》词:“未应信、此度相思,寸肠千缕。”

  • 氓廛

    《孟子.滕文公上》:“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赵岐注:“廛,居也。”因以“氓廛”指民家住房。明宋濂《遯耕轩记》:“署居与氓廛孰安?章绶与民服孰华?”【词语氓廛】   汉语大词典:氓廛

  • 小大酉山

    源见“书通二酉”。指有丰富的藏书处。清董元恺《满江红.送潘原白令溆浦》词之二:“拥孤城小大酉山阳,藏书石。”

  • 廋辞

    亦称“廋( ㄙㄡ sōu 搜)语”,“谜语”的古称。《国语.晋语五》:“有秦客廋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宋代孙觌《何嘉会寺丞嫁遣侍儿袭明有诗次韵》:“廋语尚传黄绢妇,多情好在紫髯翁。”【词语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