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壬寅宫变

壬寅宫变

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发生的宫女谋刺皇帝的事变。明世宗朱厚熜在位45年,而20余年深居宫中,荒淫享乐,不理朝政。他见曹妃貌美,很是喜爱,便把她册封为端妃,晚上留宿端妃宫中。宫女杨金英等侦察到世宗已睡熟,就用丝带勒住世宗的头颈,慌忙中出差错打了个死结,世宗才算没有断气。一起举事的宫女张金莲知道事情没能成功,急忙跑去报告方皇后,皇后飞快赶到,解开带结,世宗才慢慢苏醒过来。方皇后吩咐将宫女抓起来拷问,说杨金英等人谋杀皇帝,宁嫔王氏是这次谋反的头,又说曹端妃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也事先知道这一阴谋。于是,皇后就以皇帝的名义发布命令逮捕端妃、宁嫔以及杨金英等人,把她们处以磔(zhé哲)刑,并且杀了她们的亲属10多人。宫变这年是壬寅年,所以称为“壬寅宫变”。

【出典】:

明史》卷114《后妃列传二·孝烈方皇后传》3531页:“二十一年,宫婢杨金英等谋弑(shì式)逆,帝赖后救得免,乃进后父泰和伯锐爵为侯。初,曹妃有色,帝爱之,册为端妃。是夕,帝宿端妃宫。金英等伺帝熟寝,以组缢帝项,误为死结,得不绝。同事张金莲知事不就,走告后。后驰至,解组,帝苏。后命内监张佐等捕宫人杂治,言金英等弑逆,王宁嫔首谋。又曰,曹端妃虽不与,亦知谋。时帝病悸不能言,后传帝命收端妃、宁嫔及金英等悉磔于市,并诛其族属十余人,然妃实不知也。久之,帝始知其冤。”

【例句】:

清·吴乘权《纲鉴易知录·明纪》卷8:“上曰:‘朕非赖天地鸿恩,遏除宫变,焉有今兹!朕晨起至醮,朝天宫七日。’”


猜你喜欢

  • 削政

    源见“郢匠挥斤”。请人指正诗文的敬辞。清魏际瑞《与子弟论文》十三:“人以文字就质于人,称曰正之。忽念政者正也,改称曰政。不念正者必须删削,乃曰削政。又念斧斤所以削也,转曰斧政。又念斧斤者莫如郢人,易曰

  • 人头畜鸣

    《史记.秦始皇本纪》后附文:“始皇既殁,胡亥(即秦二世)极愚,郦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策。云‘凡所为贵有天下者,肆意极欲,大臣至欲罢先君所为’。诛斯、去疾,任用赵高。痛哉言乎!人头畜鸣。”秦二世胡亥

  • 醉吐相茵

    相茵:丞相乘坐的车上铺的垫子。西汉丞相丙吉(?-前55年)字少卿,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丙吉对待下属官吏宽宏仁爱,掩过扬善。丙吉的随员驾车吏嗜好喝酒,常擅离职守去贪杯。有一次他随丞相丙吉外出,饮醉后在

  • 群马南渡

    源见“五马渡江”。指王室南奔,建立帝业。唐韩愈《桃园图》诗:“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

  • 金镜重圆

    源见“破镜重圆”。喻离散的夫妻重新团圆。《剪灯新话.秋香亭记》:“两世玉箫犹再合,何时金镜得重圆?”

  • 狐埋狐扬

    同“狐埋狐搰”。梁启超《复古思潮平议》:“而狐埋狐扬,天下其谓政府何?”见“狐埋狐搰”。梁启超《复古思潮弹议》:“而~,天下其谓政府何?”【词语狐埋狐扬】  成语:狐埋狐扬汉语大词典:狐埋狐扬

  •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同“太公钓”。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肚子要痛的。”其他 太公,指周初开国大臣姜子牙,封

  • 驹在谷

    同“驹留空谷”。宋魏了翁《满江红.叔母生日刘左史以余正月十日所与为寿词韵见贻至是始克再用韵谢之》词:“驹在谷,人金玉。槃在陆,人宽轴。”

  • 五穷

    同“韩家五鬼”。宋陆游《闲中乐事》诗之二:“五穷虽偃蹇,二竖已奔亡。”【词语五穷】   汉语大词典:五穷

  • 美选

    任用了理想的人才。《南史.孔休源传》:“梁台建,与南阳刘之遴,同为太学博士,当时以为美选。”《北史.齐彭城王浟传》:“选从事皆取文才士明剖断者,当时称为美选。”【词语美选】   汉语大词典:美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