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天未丧斯文

天未丧斯文

文:指周代文化礼乐制度。此典指孔子说:上天并不要毁灭这种周代文化礼乐制度。后以此典感叹文人遭遇困境;或伤感文人之死。孔子要去陈国(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县),经过卫国匡(今河南长垣县西南)地,由孔子弟子颜刻驾驶大车,颜刻用赶车鞭子指着说:“过去我来这个地方,是从这个缺口进去。”匡人听说,以为是鲁国(都曲阜,今山东曲阜)阳虎(也叫阳货。春秋后期鲁国季氏家臣,挟持季桓子,掌握国政,权势极大)。阳虎曾经残害过匡人,匡人因而围困孔子。孔子形状很像阳虎,因此包围孔子五天。匡人围攻孔子越来越急,弟子们都恐慌起来。孔子说:“周文王已经死去,周代文化礼乐制度就不在这里存在吗?上天要是毁灭这种文化礼乐制度,就不会让我们这些后死的来承担维护这种文化礼乐制度之责任。上天并不要毁灭这种文化礼乐制度,匡人又能对我们怎么样呢?”此典又作“其如予何”、“天岂丧斯文”、“斯文天已丧”、“丧斯文”。

【出典】:

史记》卷47《孔子世家》1919页:“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驾车人),以其策(马鞭)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这里,指孔子自己)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例句】:

唐·李白《雪谗诗赠友人》:“积毁销金,沉忧作歌,天未丧文,其如予何!” 宋·陈师道《胡士彦挽词》之一:“吾犹识此老,天岂丧斯文。” 宋·汪元量《浮丘道人招魂歌》之九:“惜哉斯文天已丧,我作哀章泪凄怆。” 元·刘秉忠《木兰花慢·混一后赋》:“龙蛇一屈一还伸,未信丧斯文。”


【典源】《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今译】孔子离开卫国,准备到陈国去,经过匡城,颜刻为仆人; 用马鞭指着说:“过去我进这城,就是从那个城缺口进去的。”匡人听见,认为是鲁国的阳虎 (货) 又来了,阳虎曾攻伐掠杀过匡城,匡人于是围困住孔子一行。因为孔子状貌很像阳虎,将他拘禁五天。后匡人囚禁孔子更紧,弟子们害怕。孔子说:“文王已死,文化不在我这里吗? 天如果要消灭这一文化,那后死的我也不会掌握这种文化了。天如果不想消灭这一文化,那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释义】 后以此典感叹文人遭受困厄; 或哀伤文人之死。

【典形】其如予何、丧斯文、斯文天已丧、天岂丧斯文、天未丧文。

【示例】

〔其如予何〕 唐·李白 《雪谗诗赠友人》:“积毁销金,沉忧作歌,天未丧文,其如予何!”

〔丧斯文〕 元·刘秉忠《木兰花慢·混一后赋》:“龙蛇一屈一还神,未信丧斯文。”

〔斯文天已丧〕 宋·汪元量《浮丘道人招魂歌》之九:“惜哉斯文天已丧,我作哀章泪凄怆。”

〔天岂丧斯文〕 宋·陈师道《胡士彦挽词》之一:“吾犹识此老,天岂丧斯文。”


猜你喜欢

  • 巫山梦

    同“巫山云雨”。唐李群玉《赠人》诗:“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词语巫山梦】   汉语大词典:巫山梦

  • 斑衣儿啼

    同“斑衣戏彩”。宋黄庭坚《送少章从翰林苏公馀杭》诗:“斑衣儿啼真自乐,从师学道也不恶。”

  • 芒鞋心事

    唐.杜甫《述怀》诗:“……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此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嵚岑猛虎场(嵚岑,山势高耸貌。猛虎场,被安、史乱军横行劫掠的地方)

  • 名下无虚士

    指享有盛名的人,必有真才实学,这是指南朝陈姚察的故事。姚察(533-606年)字伯审,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官至吏部尚书。陈灭入隋,袭封北绛郡公,大业二年(606年),74岁终于东都洛阳(今河南

  • 师克在和,不在众

    克:制胜。 军队要克敌制胜贵在精诚团结,不在人数众多。语出《左传.桓公十一年》:“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州、蓼伐楚师。莫敖曰:‘盍请济师于王?’(斗廉)对曰:‘师克在和,不在众。商周之不敌,君之所闻

  • 青山白云人

    《旧唐书.傅奕传》:“又尝醉卧,蹶然起曰:‘吾其死矣!’因自为墓志曰:‘傅奕,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哀哉!’其纵达皆此类。”后遂以“青山白云人”指放浪形骸的旷达之士。《聊斋志异.黄英》:“异史氏

  • 投汉阁

    同“扬雄投阁”。唐杜甫《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诗:“独惭投汉阁,俱议哭秦庭。”

  •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鉴:镜子,借鉴。 原指夏朝覆亡的史实并不久远,殷朝子孙应引为鉴戒。 后泛指可以引为教训的往事并不太远。语出《诗.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汉.桓宽《盐铁论.结和》:“语曰:‘前车覆,后

  • 吏隐金门

    同“大隐金门”。宋王禹偁《朝退偶题》诗:“吏隐金门只似闲,退朝穷巷偶开关。”

  • 逢人说项斯

    亦作“逢人说项”。意思是称扬人善。唐代国子祭酒杨敬之雅爱项斯之才,逢人就称赞他。杨敬之《赠项斯》诗:“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览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后谓替人说好话或讲情为“说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