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太乙燃藜

太乙燃藜

源见“青藜照阁”。借指勤学苦读。清钱谦益《棹歌十首为豫章刘远公题扁舟江上图》诗:“卯金之子有文章,太乙燃藜下取将。”


【典源】 晋·王嘉《拾遗记》卷六:“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 (tan) 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登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向,说开辟已前。向因受《洪范五行》 之文,恐辞说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向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一之精,天帝闻金卯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乃出怀中竹牒,有天文地图之书,‘余略授子焉。’”《太平广记》卷一六一亦引,作“太乙之精”。

【今译】 汉成帝末年,刘向在朝廷收藏典籍的天禄阁校书,每日专精竭虑。一天夜里,有一黄衣老人拄青藜杖进入阁内,见刘向在昏暗中独自诵读,便吹杖出火照明,向刘向讲述天地开辟之事,并传授《洪范五行》等古代典文,刘向担心记忆有所疏漏,就撕下衣裳、衣带,记下所言,老人直到天亮才离去。刘向请问老人姓名,老人称自己是天上太一 (一作“乙”) 之精,天帝听说下界有刘姓 (金卯隐指“刘〔劉〕”) 子弟博学,因而前来观看。又取出天文地图之书,再授刘向。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夜读或勤学;也用以形容得高人传授。

【典形】 藜杖有青烟、青藜独照、青藜火、青藜杖、然藜太乙、燃天禄字、太乙燃藜、天禄杖、星精款阁、照藜、烛青藜、藜头烬、植青藜、青藜照。

【示例】

〔藜杖有青烟〕 明·李东阳《答明仲次韵》:“怪底相逢语言别,夜来藜杖有青烟。”

〔青藜独照〕 宋·王安石《上元戏呈刘贡父》:“不知太一游何处,定把青藜独照公。”

〔青藜火〕 宋·苏轼《和陶读〈山海经〉》之四:“安知青藜火,丈人非中黄。”

〔青藜杖〕 明·高启 《明月舟》:“嗟予未识青藜杖,愿借舟中卧读书。”

〔然藜太乙〕 清·黄景仁《元夜独登天桥酒楼醉歌》:“然藜太乙游傍谁,吃齑宰相何人哉?”

〔燃天禄字〕 明·徐渭 《藜》:“多事去燃天禄字,安鸠来过老人眉。”

〔太乙燃藜〕清·钱谦益《棹歌十首为豫章刘远公题》之二:“卯金之子有文章,太乙燃藜下取将。”

〔天禄杖〕 清·郑鉽《夜光木歌》:“尔胡不学天禄杖,刘向阁中伴书幌。”

〔星精款阁〕 清·程先贞 《还山春事》:“星精款阁惭刘向,仙侣移舟愧李膺。”

〔照藜〕 清·顾炎武《酬归祚明等四子》:“问字谁供酒? 繙书独照藜。”

〔烛青藜〕 宋·杨万里《辞免赣州得祠进职谢表》:“烛青藜而谈古,岂复与英俊游?”


【词语太乙燃藜】   汉语词典:太乙燃藜

猜你喜欢

  • 笙歌绛帐

    源见“绛帐”。即马融绛帐。因其后列女乐,故称。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五十六:“孔壁微茫坠绪穷,笙歌绛帐启宗风。”

  • 支遁

    源见“支遁买山”。称誉高僧。唐李白《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诗:“今日逢支遁,高谈出有无。”

  • 猪羊人屠户之家,

    一步步来寻死路,见〔牵羊入屠户之家,一步步来寻死地〕。

  • 白鸟之讦

    西晋.陈寿撰《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恪之才捷,皆此类也。”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曾有白头鸟集殿前,权曰:‘此何鸟也?’恪曰:‘白头翁也。’张昭自以坐中最老,疑恪以鸟戏之,因曰:‘恪欺陛下,未尝闻

  • 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大块:大自然,大地。噫( ㄧˋ yì )气:吐气出声。 大地发出来的气就叫做风。 这是古人对风的起因的解释。语出《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号。”宋.吴淑《风赋

  • 解铃还须系铃人

    宋惠洪《林间集》卷下载: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法眼禅师深奇之。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泰钦适至,法眼举前语问之,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

  • 织锦字

    同“织锦回文”。唐窦巩《赠萧都官》诗:“闲寻织锦字,醉上看花船。”

  • 慈故能勇

    慈爱之心厚,勇气自然而生。《老子.第六十七章》:“慈故能勇,俭故能广。”【词语慈故能勇】  成语:慈故能勇汉语大词典:慈故能勇

  • 懿公轩

    源见“乘轩鹤”。用以表示君王的特别宠爱。唐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诗:“迁人同卫鹤,谬上懿公轩。”

  • 种梓漆

    《后汉书.樊弘传》:“弘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也。世祖之舅父重,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所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赀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建武十五年,定封弘寿张侯。”后汉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