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夺笏击贼

夺笏击贼

源见“击贼笏”。称颂人臣的忠贞和凛然正气。明李东阳《司农笏》诗:“司农手中无寸铁,夺笏击贼贼脑裂。”


【典源】 《旧唐书·殷秀实传》:“明日,(朱)泚召秀实议事,源休、姚令言、李忠臣、李子平皆在坐。秀实戎服,与泚并膝,语至僭位,秀实勃然而起,执休腕,夺其象笏,奋跃而前,唾泚面大骂曰:‘狂贼,吾恨不斩汝万段,我岂逐汝反耶!’遂击之。泚举臂自捍,才中其颡,流血匍匐而走。凶徒愕然,初不敢动; 而海滨等不至,秀实乃曰:‘我不同汝反,何不杀我!’凶党群至,遂遇害焉。”《新唐书·段秀实传》亦载。

【今译】 唐德宗时,朱泚欲叛唐篡位,召司农卿段秀实等议事。当朱泚提及谋篡时,段秀实大怒,夺过别人手中的象牙笏,冲上前去,大骂:“狂贼,我恨不得将你斩为万段,岂能随你谋反!”一面用笏猛击,朱泚慌忙拦挡,被笏击中额头,流血而逃。秀实又说:“我不同你们谋反,为何不杀我!”终于被叛党杀害。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忠臣誓死捐躯。

【典形】 段笏、夺笏击贼、击贼笏、司农击贼。段尉惭无笏。

【示例】

〔段笏〕 清·宋荦《赠太仆卿高公挽诗》:“颜舌段笏今有无? 杏山铁汉建昌守。”

〔夺笏击贼〕 明 · 李东阳 《司农笏》:“司农手中无寸铁,夺笏击贼贼脑裂。”

〔击贼笏〕 宋·文天祥《正气歌》:“或赤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司农击贼〕 清·王士禛《陈真亭佥宪殉节诗》:“真见司农生击贼,还同车右死鸣君。”


猜你喜欢

  • 九九登高

    《太平御览》卷三二引《续齐谐记》曰:“汝南桓景随费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宜急去令家人各作茱萸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牛、羊一时

  • 二疏挂冠

    同“二疏还乡”。唐护国《归山作》诗:“四皓将拂衣,二疏能挂冠。”

  • 司马题门

    参见:题柱

  • 孤鸾

    源见“镜鸾”。喻指失去配偶或没有配偶的人。北周庾信《拟咏怀》之二二:“抱松伤别鹤,向镜绝孤鸾。”【词语孤鸾】   汉语大词典:孤鸾

  • 得马折足

    源见“塞翁失马”。谓因福得祸。宋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得马折足祸,亡羊多歧悲。”见“得马生灾”。【词语得马折足】  成语:得马折足汉语大词典:得马折足

  • 死灰复燃

    指韩安国对监狱官吏说:烧完之死灰难道不再燃烧起来吗?后以此典比喻人失势后又重新得志复位。韩安国(?——前127年),字长孺。汉诸侯王梁国成安(今河南临汝)人。初为梁孝王(刘武,汉文帝刘桓之子,汉封诸侯

  • 竖子成名

    《晋书.阮籍传》:“(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指汉高祖刘邦)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景元四年(即公元二六三年)冬卒,时年五十四。”阮籍清高自负,放荡

  • 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汉.王充《论衡.感虚篇》:“精诚所加,金石为亏。”谓人的诚心所到,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因此,常用来形容对人真诚所产生的强大感染力。亦作“精诚所加,金石为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宋.范

  • 侣鹤猿

    源见“北山移文”。与猿鹤为侣。谓隐居。宋苏辙《次韵子瞻广陵会三同舍》之二:“南方固乡党,谪宦侣鹤猿。”

  • 鸳针

    源见“金针”。又金元好问《论诗》诗有“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句,后因以“鸳针”指技艺的诀窍。清赵翼《奴才陆喜善蒸鸭子才食而甘之命其庖人用门生帖拜喜为师遂授法而去戏调子才》诗:“古人擅绝技,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