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子猷访戴

子猷访戴

源见“访戴”。指乘兴访友。元李孝光《满庭芳.赋醉归》词:“笑子猷访戴,待到门,兴尽归休。”


【典源】《艺文类聚》卷二引晋·裴启《语林》曰:“王子猷居山阴,大雪夜,眠觉,开室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溪,即便夜乘轻船就戴。经宿方至,既造门,不前便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说新语·任诞》亦载。

【今译】 晋代王徽之 (字子猷) 居住在山阴 (今浙江绍兴),冬天夜下大雪,他醒来后,开室饮酒,四外一望洁白,起身咏诗。忽然怀念起戴逵 (字安道),当时戴住在剡溪,马上连夜乘小船去访问戴,船行一夜才到戴门前,却又不去上岸见戴而返回。有人问他,王说:“我本是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一定要见他?”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思友、访友;或形容人放达逸情; 也用以咏雪、雪夜等。

【典形】 乘兴船、乘兴王猷、春雪棹、返棹、访安道、访戴、访戴船、回雪舫、回舟、觅戴逵、扁舟雪夜、山阴访戴、山阴兴、山阴雪夜船、山阴夜雪、山阴舟、剡曲棹、剡溪船、剡溪兴、思安道、王寻戴、王猷访戴、王子雪舟、兴尽归舟、雪下船、雪舟相访、寻安道、寻戴客、忆戴、猷船、造门即返、子猷船、子猷访戴、子猷清兴、扁舟兴尽归、何必见安道、兴尽回酒船、短棹乘兴、雪溪兴尽、王猷兴、山阴棹、夜棹相寻、回船剡溪、山阴归船、雪中棹、剡溪棹、剡溪雪夜人、剡曲船、剡中来、乘兴棹、阻扁舟、访戴舟、回舟兴、忆戴船、见安道、子猷狂、山阴船、回舟访戴、王子回船、晋时棹。

【示例】

〔乘兴船〕 唐·元结《欸乃曲》之五:“泷南始到九疑郡,应绝高人乘兴船。”

〔乘兴王猷〕 明·徐渭《南明篇》:“耽游李白时飞梦,乘兴王猷每泛船。”

〔春雪棹〕 清·孔尚任《桃花扇》:“兴尽宜回春雪棹,客羞应斩美人头。”

〔返棹〕 宋·范成大《大雪书怀》:“闭门老子愁无赖,返棹归来兴已阑。”

〔访安道〕 宋·范成大《夜过越上不得游览》:“岂有酒船寻贺老,兴尽却能访安道。”

〔访戴船〕 唐·李商隐《忆雪》:“预约延枚酒,虚乘访戴船。”

〔回雪舫〕 宋·陆游《初春书喜》:“剡溪回雪舫,云门散青鞵。”

〔回舟〕 元·白朴《沁园春·送按察司》:“心期在,想山阴兴尽,和月回舟。”

〔觅戴逵〕 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情会招车胤,闲行觅戴逵。”

〔扁舟雪夜〕 清·乔崇修《寄杨千木佥事》:“此际由来可乘兴,扁舟雪夜许相从。”

〔山阴访戴〕 宋·范成大《李子永赴溧水》:“匆匆叶县双凫舄,换却山阴访戴船。”

〔山阴兴〕 唐·卢纶《上巳日陪齐相公》:“徒记山阴兴,今日乃为荣。”

〔山阴雪夜船〕 宋·陆游《梅花》之六:“岂知今日寻香处,却是山阴雪夜船。”

〔山阴夜雪〕 清·钱谦益《为鲁瞻题画》之二:“人间何限回舟处,得似山阴夜雪时。”

〔山阴舟〕 元·萨都拉《马翰林寒江钓雪图》:“风流不数王子猷,清兴不减山阴舟。”

〔剡曲棹〕 清·唐孙华《题彭南畇先生坐游图》:“夜雪宜回剡曲棹,春风常对舞雩天。”

〔剡溪船〕 清·黄鷟来《喜晤张谦斋》:“白首曾为于越客,清波徐棹剡溪船。”

〔思安道〕 宋·陆游《山村道中思蜀》:“剡溪漫说思安道,函谷谁能识老聃?”

〔王寻戴〕 唐·刘禹锡《会昌春连宴即事》:“兴伴王寻戴,荣同隗在燕。”

〔王猷访戴〕 明·杨慎《浣溪沙·雪中萧东渟至》:“仙家幻作玉楼台,王猷访戴棹休回。”

〔王子雪舟〕 宋·梅尧臣《历阳过杜挺之》:“人说维摩居士病,我同王子雪舟来。”

〔兴尽归舟〕 宋·陈师道《酬应物见戏》:“扣门赏竹任推排,兴尽归舟挽不回。”

〔雪下船〕 唐·杜甫《夜》之一:“暂忆江东鲙,兼怀雪下船。”

〔雪舟相访〕 唐·杜牧《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看著白苹牙欲吐,雪舟相访胜闲行。”

〔寻安道〕 唐·刘禹锡《奉和中书崔舍人》:“兴掩寻安道,词胜命仲宣。”

〔寻戴客〕 唐·韦庄《新正日商南道中》:“踏雪偶因寻戴客,论文还比聚星人。”

〔忆戴〕 唐·裴度《予自到洛中》:“忆戴何劳访,留髡不用猜。”

〔猷船〕 清·程先贞《十六夜风雪陡寒》:“风雪春灯乱,猷船兴尽回。”

〔造门即返〕 元·白朴《沁园春 夜枕无梦》:“乘兴而来,造门即返,何必亲逢安道耶。”

〔子猷船〕 唐·李白 《寻阳送弟昌峒》:“寻阳非剡水,忽见子猷船。”

〔子猷访戴〕 元·郑廷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似这雪韩退之马鞍心冷怎当,孟浩然驴背上冻下来,剡溪中禁回了子猷访戴。”


猜你喜欢

  • 亚夫细柳

    同“细柳营”。清林寿图《忆昔行》:“亚夫 细柳最堂堂,吏士持满彀弓弩。”

  • 坐而待毙

    同“坐以待毙”。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九》:“善良之民,坐而待毙。”见“坐以待毙”。茅盾《子夜》12:“他说明了消极的‘自立政策’——不仰赖银钱业的放款,就等于~;只有先战胜了老赵,打破了老赵指挥下

  • 载鬼一车

    《易.睽》:“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高亨注:“爻辞所言乃一古代故事:有一睽孤(离家在外之孤子)夜行,见豕伏于道中,更有一车,众鬼乘之。睽孤先开其弓欲射之,后放下其弓而不

  • 元礼同舟

    源见“李郭同舟”。李膺,字元礼。谓知己好友同游。唐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等游洞庭》诗之三:“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

  • 使贪使愚

    比喻用人时要弃其所短,用其所长,使人尽其才。又作使愚使过。出自唐岑(cén涔)文本、侯君集事迹。岑文本(595-645年)字景仁,邓州棘(jí集)阳(今河南南阳南)人。隋末肖铣自称梁王时,曾以文本为中

  • 中庸之道

    《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折中。庸:平常。道:主张、学说。“中庸之道”指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后因以“中庸之道”作为调和折中的典故。明.归有光《亡友方思曾墓表》:

  • 寿陵步

    同“寿陵失步”。唐刘禹锡《和武中丞秋日寄怀》:“空愧寿陵步,芳尘何处寻?”

  •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豺狼:比喻凶残的高官。当道:指在位掌权。安问:哪里还要问。狐狸:比喻奸猾小人。 意谓不应放掉大奸大恶而去追究小奸小恶。语出《汉书.孙宝传》:“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颜师古注:“言不当释大而取小也

  • 不可端倪

    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张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唐.张旭,著名书法家,世称其为“草圣”。韩愈称赞张旭书法鬼斧神工,变化莫测。后遂以“不可端倪”为

  • 袁公地

    《南史.袁湛传》附《袁粲传》:袁粲子景倩。“加中书令,又领丹阳尹。粲负才尚气,爱好虚远,虽位任隆重,不以事物经怀。独步园林,诗酒自适,家居负郭,每杖策逍遥,当其得意,悠然忘反。郡南一家,颇有竹石,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