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孙康映雪

孙康映雪

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李善注引《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后因以“孙康映雪”为勤学苦读之典。唐李瀚蒙求》:“孙康映雪,车胤聚萤。”清蒲松龄《戒应酬文》:“既非孙康之映雪,又非董子之下帷。前无钓饵,后无鞭箠。”


【典源】《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集萤映雪,编蒲缉柳。”注引《孙氏世录》曰:“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南史·范云传》亦载。

【今译】 南朝孙康家贫,冬日无钱买烛,夜间借雪的反光来读书。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贫士勤学苦读; 也借以咏雪。

【典形】 窗雪、回照读书人、雪案、雪光映纸、映书、映素雪、映雪、映雪孙康、志士书频照、霏霙照书客、欲照一夜书、光入读书、檐前映雪、映雪窗。

【示例】

〔窗雪〕 唐·贯休《寄匡山大愿和尚》:“一听玄音下竹亭,却思窗雪与囊萤。”

〔回照读书人〕 唐·李子卿《望终南春雪》:“余辉倘可借,回照读书人。”

〔雪案〕 元·鲜于必仁《折桂令·书》:“送朝昏雪案萤灯,三绝韦编,万古群经。”

〔雪光映纸〕 北周 · 庾信 《对烛赋》:“本知雪光能映纸,复讶灯花今得钱。”

〔映书〕 唐·李商隐《忆雪》:“映书孤志业,披氅阻神仙。”

〔映素雪〕 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每蟋蟀凄吟,映素雪于书帐。”

〔映雪〕 宋·苏轼《安老亭诗》:“眼明能展钟王帖,绝胜前人映雪看。”

〔映雪孙康〕 元·范康《陈季卿悟道竹叶舟》:“枉了学凿壁匡衡讲究,枉了学映雪孙康生受。”

〔志士书频照〕 唐·李绅《登禹庙四降雪》:“志士书频照,鲛人杼正催。”


【词语孙康映雪】  成语:孙康映雪汉语词典:孙康映雪

猜你喜欢

  • 琳檄

    源见“檄医头疾”。陈琳写的讨曹操的檄文,借指出色的公文。宋李曾伯《水调歌头.和吴鹤林舍人送杨帅韵》词:“琳檄未能草,冯铗直空弹。”

  • 鹤唳兵

    源见“风声鹤唳”。指疑惧惊慌的败兵。清唐孙华《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诗:“腹书竞伏狐鸣火,手蔗频惊鹤唳兵。”

  • 击晋

    《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战国时,秦围赵国邯郸,魏王想派晋鄙出兵救赵。秦王派使者威胁魏王说:魏国如果救赵,秦国就要攻魏。魏王很害怕,不敢出兵。魏公子无忌通过魏王的侍妾如姬偷出魏王的兵符,命令晋鄙出兵。

  • 苏鬼

    《战国策.楚策三》:“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

  • 狗血淋头

    见“狗血喷头”。巴金《秋》:“他们睡得正香,你敢去吵醒他们,一定要骂得你~。”【词语狗血淋头】  成语:狗血淋头汉语大词典:狗血淋头

  • 南柯梦

    唐.李公佐《南柯记》传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淳于棼居广陵东十里,宅南有一大槐树。一日醉卧,被二紫衣人引至槐安国,招为附马,生五男二女,位至南柯太守共二十余年,备极荣显。后与敌战,败北,公主也死去,国王

  • 秋扇

    同“秋风纨扇”。南朝 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妾身似秋扇,君恩绝履綦。”【词语秋扇】   汉语大词典:秋扇

  • 叶县履

    同“叶县凫”。唐骆宾王《和李明府》:“传闻叶县履,飞向洛阳城。”

  • 河尹与孔融

    《后汉书》卷七十《孔融传》:“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河南尹李膺

  • 蒸鱼闻匕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载:鲁昭公二十七年(即元公前五一五年,吴王僚十二年),吴公子光(阖闾)想趁吴王僚因楚丧(公元前五一六年楚平王死)而发兵侵楚被楚军截断归路、吴季札出使晋国、国内空虚之机,刺杀吴王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