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灵台
《后汉书.第五伦传》附《第五颉》唐.李贤注引《三辅决录注》:“颉字子陵,为郡功曹,州从事,公府辟举高第,为侍御史,南顿令,桂阳、南阳、庐江三郡太守,谏议大夫。洛阳无主人,乡里无田宅,客止灵台中,或十日不炊。”
东汉第五颉在洛阳为官,但无官府,又未置田产,只是寄居在灵台中,后遂用为寄居处之典。
唐.陈子昂《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游人献书去,薄暮返灵台。”
《后汉书.第五伦传》附《第五颉》唐.李贤注引《三辅决录注》:“颉字子陵,为郡功曹,州从事,公府辟举高第,为侍御史,南顿令,桂阳、南阳、庐江三郡太守,谏议大夫。洛阳无主人,乡里无田宅,客止灵台中,或十日不炊。”
东汉第五颉在洛阳为官,但无官府,又未置田产,只是寄居在灵台中,后遂用为寄居处之典。
唐.陈子昂《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游人献书去,薄暮返灵台。”
源见“许由洗耳”。传说中的隐人高士。南朝 梁江淹《为萧太傅谢侍中敦劝表》:“臣不能遵烟洲而谢支伯,迎云山而揖许由,激昂荣华之间,沈潜珪组之内。”【词语许由】 汉语大词典:许由
汉刘向《列女传.节义》:“鲁义姑姊者,鲁野之妇人也。齐攻鲁至郊,望见一妇人,抱一儿携一儿而行。军且及之,弃其所抱,抱其所携而走山,儿随而啼,妇人遂行不顾。齐将乃追之,问所抱者谁也,所弃者谁也。对曰:‘
《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传》:“永元初,更筑三层楼,弘景处其上。……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有时独游泉石,望见者以为仙人。”南朝齐隐士陶景弘特别喜受听松树被风吹发出的声响,在庭院中他
《汉书.贾谊传》:“彼寻常之汙渎兮,岂容吞舟之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於蝼螘。”师古注曰:‘鳣或作鱏。亦大鱼也。蝼即蝼蛄也。’汉代贾谊被任为长沙王太傅,路经湘水,作《吊屈原赋》中说:一般地臭水沟,岂
源见“举案齐眉”。指妻子敬爱丈夫。金王寂《洞仙歌.自为寿》:“有荆钗举案,彩服儿嬉,随分地,且贵人生适意。”
同“非熊兆”。元 徐再思《普天福.雪滩晚钓》曲:“待遇当年非熊梦,古溪边老了渔翁。”【词语非熊梦】 汉语大词典:非熊梦
《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礼记.礼运篇》本段所反映的是私有制产生与发展后,社会进入奴隶制阶级社会的社会状况——财产私有制建立和奴隶制国家的产生,禹以后传子继承君位
同“投笔从戎”。王德钟《十九岁述怀》诗:“批龙探虎知无我,投笔荷戈更有谁?”
参见:五里雾
同“殊途同归”。《隋书.五行志上》:“夫神则阴阳不测,天则欲人迁善。均平影响,殊致同归。”见“殊途同归”。《隋书·五行志上》:“夫神则阴阳不测,天则教人迁善。均乎影响,~。”【词语殊致同归】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