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富贵回乡

富贵回乡

指项羽认为富贵要回故乡,使家乡人都知道。后以此典比喻富贵回乡,夸耀故里;也用以指回本籍任官。有人劝说项羽道:“关中地区依恃山河,四面都是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称霸。”项羽一看秦朝宫室都已焚烧残破,又思恋家乡想回东方。便说:“富贵不回家乡,就如穿着锦绣衣服在夜间行走,谁能看得到?”此典又作“衣锦”、“昼锦还乡”、“昼锦荣”、“着绣昼行”、“昼绣”、“还家绣衣新”、“昼锦”、“绣归”、“夜绣”、“锦还”、“夜绣行”、“富贵还乡”。

【出典】:

史记》卷7《项羽本纪》315页:“人或说项王曰:‘关中(秦、汉时称函谷关以西)阻山河四塞(东面函谷关,南面武关,西面散关,北面萧关),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通“已”)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例句】:

北周·庾信《周柱国纥干弘神道碑》:“龙种复归,还寻白沙之路。公此衣锦,乡里荣之。” 唐·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诗序》:“游宦三年,愿以君羹遗母;不居一国,欲其昼锦还乡。” 唐·刘禹锡《赠致仕滕庶子先辈》:“朝服归来昼锦荣,登科记上更无名。”

宋·陈师道《赠郑户郎》:“着绣昼行真细事,下车磬折得深衷。” 宋·陆游《遣兴》:“早知昼绣能为祟,翁子终身合负薪。” 元·王伯成《李太白贬夜郎》:“行过长安市上去,便是臣衣锦还乡去。” 明·高启《死亭湾》:“一旦谒帝阍,还家绣衣新。” 明·汤显祖《紫钗记》:“但愿你封侯游昼锦,不妨我啼鸟落初。” 明·袁宏道《将抵家园作》之二:“郭西原上草,曾是绣归看。” 明·袁宏道《悲哉行》:“古人悲夜绣,今我亦似之。” 清·周工亮《送王将军还里暂迟湖上》:“一曲临江仙自好,锦还未必胜生还。” 清·赵翼《朝衣》:“出游未共春衣典,起早翻如夜绣行。” 清·汪绎《项羽》:“英雄岂学书生算,也作还乡昼锦看。” 清·王摅《别宪尹侄》:“我自歌鱼羞作客,君胡衣绣不还乡。”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20回:“你自从离了乡,倒没有回去。古人说:‘富贵不还乡,就如衣锦夜行。’那有知得?”


猜你喜欢

  • 滕王画

    《宣和画谱》:“滕王 元婴,唐宗室也,善丹青,喜作蛱蝶。朱景元尝见其粉本,谓能巧之外曲尽精理,不敢第其品格。唐王建作宫词云‘传得滕王蛱蝶图’者,谓此也。”后因以“滕王画”为咏蝶典故。宋 潘汾《孟家蝉.

  • 莼羹菰饭

    同“莼菜羹”。宋王之道《沁园春.和彦时兄》词:“纵荻花枫叶,强撩归思;有莼羹菰饭,归更何忧。”

  • 坏裳为裤

    《南史.刘穆之传》载:刘裕召刘穆之为军中主簿。刘穆之即“坏布裳为裤(即将百姓穿的衣服改制做成军装)”去见刘裕。后遂以“坏裳为裤”称从军。宋陆游《叹息》诗:“卖剑买牛衰可笑,坏裳为裤老犹能。”主谓 指参

  • 一枝隐

    同“一枝栖”。清王士禛《怀崔不雕》诗:“身无一枝隐,诗已众人传。”

  • 凿坯

    同“凿坏而遁”。北周庾信《小园赋》:“尔乃窟室徘徊,聊同凿坯。”坯,同“坏”。【词语凿坯】   汉语大词典:凿坯

  • 踏花归去马蹄香

    宋.左圭《百川学海》:“徽宗时试画《踏花归去马蹄香》,有一名画,但扫数蝴蝶,飞逐马蹄而已,便表得马蹄香出也。”原为画名,后用以借喻画图构思巧妙。

  • 叉手诗成

    同“叉手吟”。明瞿式耜《浣溪晚集次子后韵》:“满眼浓华收不尽,固应叉手便诗成。”

  • 化衣京尘

    同“京洛尘”。宋欧阳修《送方希则序》:“余自来上都,寓谒舍,化衣京洛,穿履金门者,再见春矣。”

  • 无字碑

    明胡侍《真珠船.无字碑》:“《刘宾客嘉话录》云:“东晋 谢太傅墓碑,但树贞石,初无文字,盖重难制述之意也。此说亦通。”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没字碑》:“谢太傅墓碑无字,伟绩丰功不胜记也;秦太师墓碑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明白,知道。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小利。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杨继绳《不妨一条“白道”走到底》(《光明日报》1993年8月5日):“近年来,在青年知识分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