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尽信书不如无书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武成》是《尚书》中《周书》的篇名。《尚书》又称《书经》或《书》。《尚书》相传为记载虞、夏、商、周四代典章文献的汇编,其中《秦誓》至《秦誓》三十二篇称为《周书》),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漂杵也!’”

孟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完全信书,还不如没有书,书籍中的思想内容不一定全是正确的,如果不加分析地一概全信,那就会上当,以至自己也免不了发生谬误。孟子接着举例说,他对于《周书.武成》这篇文字,只不过取其两三页可靠而合理的东西罢了。至于说到武王伐纣时“血流漂杵”的记载,孟子是不以为然的。他认为,既然武王是以有道伐无道,怎么会杀那么多的人呢?

孟子不迷信书的意见本来是正确的,但是他在举例说明这个问题的时候,却把《武成》的意思给误解了。其本来的意思是说,纣王的部下因争权夺利而自相残杀,并不是说武王杀人过多。孟子为了宣扬“仁者无敌于天下”这一点,竟至发生了一点误会。何况说即使是正义的战争,双方作战也免不了巨大的牺牲呢!

后因以“尽信书不如无书”用为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的典故。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汉章帝》:“有虞氏五载一巡守,岁不给于道途,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


主谓如完全相信依赖《书经》还不如没有《书经》。比喻不要过分迷信、拘守于书本条条框框。语本《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宋·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呜呼,~。”△多用于写人做学问,办事情不要拘泥于书本。→活学活用 ↔食古不化


【词语尽信书不如无书】  成语:尽信书不如无书汉语词典:尽信书不如无书

猜你喜欢

  • 束身自修

    《后汉书.卓茂传》:“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束身:约束自己,不使放纵。自修:自我修养。“束身自修”,意谓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重视自身修养,保持高尚的道德操守,不与坏人坏事

  • 一泻千里

    指江河的水势奔流直下。唐代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后常用来比喻行文的笔调奔放,气势磅礴。明代王世贞《文评》:“方希直如奔流滔滔,一泻千里,而潆洄滉瀁之状颇少。”方希直:

  •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甘泉必竭

    见“甘井先竭”条。主谓 甘美之泉必致枯竭。比喻才士早衰。《逸周书·周祝解》:“肥豕必烹,~,直木必伐。”△褒义。用于描写冤屈。→甘井先竭【词语甘泉必竭】  成语:甘泉必竭汉语大词典:甘泉必竭

  • 瓦解冰销

    如瓦之裂,如冰之融,比喻消灭或破败的迅速。《旧唐书.李密传》:“于是熊罴角逐,貔虎争先,因其倒戈之心,乘我破竹之势,曾未旋踵,瓦解冰销。”见“瓦解冰泮”。【词语瓦解冰销】  成语:瓦解冰销汉语大词典:

  • 青云科

    源见“青云自致”。指获取高官显位的手段。唐高適《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羁旅虽同白社游,诗书已作青云科。”

  • 一谦四益

    《易.谦》:“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后以“一谦四益”谓谦虚能使人得到很多益处。《汉书.艺文志》:“《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宋苏轼《赐皇叔改封

  • 子玉铭

    《后汉书.崔骃传》附《崔瑗传》:“瑗高于文辞,尤善为书、记、箴、铭。”《文选》卷五十六东汉.崔子玉(瑗)《座佑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东汉人

  • 死友

    生死之交,即能舍命相助的朋友。《后汉书.赵岐传》:“嵩先入,白母曰:‘出行,乃得死友。’”《后汉书.范式传》:“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巨卿:范式的字。【词语死友】   汉语大词

  • 木奴千头

    《王国志.吴书.三嗣主孙休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几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