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平原客

平原客

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

战国时,赵国平原君贤,喜养宾客,据说多至数千人。后用为泛指依附于权贵的人。

唐.王维《济上四贤咏》其二《成文学》:“身为平原客,家有邯郸娼。”


【词语平原客】   汉语词典:平原客

猜你喜欢

  • 不偏不倚

    《礼记.中庸》宋朱熹题解:“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原谓中庸之道适得其中而无偏颇之弊,后常用于指不偏袒任何一方。鲁迅《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在现今的世上,要有不偏不倚的公论,本来是一种梦

  • 鲁洁妇

    同“秋胡妇”。清钱谦益《嫁女词》之二:“岂若鲁洁妇,陌上行采桑。”【词语鲁洁妇】   汉语大词典:鲁洁妇

  • 以火救火

    用火来救火灾。比喻不仅不能制止,反而更助长其威势。《庄子.人间世》:“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偏正 用火来救火灾,不仅不能制止,反更助长其势。比喻方法不当,事与愿违。语出《庄子·人世间》:

  • 不即不离

    佛家语。《圆觉经》上:“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即:接近。后多用来指与人的关系既不亲近,也不疏远,或对人的态度既不亲密,也不冷淡。并列 原为佛家语,指既不同一,也不相异。后指人的关系不太亲近,也不太疏远

  • 玉关人老

    《东观汉记.班超传》:“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上疏曰:‘臣常恐年衰,奄忽僵仆,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戍西域三十一年,封定远侯。后因以“玉关人老”借指久戍思归之情。宋张孝祥《与杨抑

  • 浮大白

    同“浮以大白”。宋司马光《昔别赠宋复古张景淳》诗:“须穷今日欢,快意浮大白。”清黄周星《补张灵崔莹合传》:“一日,灵独坐读《刘伶传》,命童子进酒,屡读屡叫绝,辄拍案浮一大白。”

  • 压竟

    敌军迫临国境。竟,同“境”。《公羊传.庄公十三年》:“城坏压竟,君不图与?”意思是城墙坏了,敌人已经侵入,您还不想办法?图,谋划。与,同“欤”。【词语压竟】   汉语大词典:压竟

  • 白衣卿相

    指尚未发迹的读书人。宋柳永《鹤冲天》词:“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元 郑光祖《㑇梅香》第三折:“小生不才杀波,也是个白衣卿相。”偏正 古人推称“进士”为白衣卿士。《通典》:“进士科始于隋,盛于唐。其

  • 葭思

    《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葭,音jiā,初生之芦苇。“蒹葭”为“蒹葭之思”的省语。旧时书信中常用此作为表示对人怀念的典故。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只有几封信

  • 旗亭

    508 ① 市楼。《文选.张衡.西京赋》:“旗亭五重,俯察百隧。”薛综注:“旗亭,市楼也,立旗于上,故取名焉。”《洛阳伽蓝记.城东龙华寺》。“里有土台,高三丈,上有二精舍。赵逸云,此台是中朝旗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