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虔恭谨慎,后来则形容谨慎小心,放不开手脚。公元前516年,齐国出现彗星。齐景公下令举行宗教仪式以禳灾。晏婴劝告他说:“这样做是无益的。彗星本身就是为除秽而出现的。您如没有败政,禳灾就没有意义;如有
唐.吴融《阌乡寓居.阿对泉》诗:“五陵年少如相问。阿对泉头一布衣。”诗自注:“阿对是杨伯起家僮,尝引泉灌蔬。泉至今在。”阿对系汉代杨震的家仆,他曾引清泉浇灌蔬菜。后多用以指仆人。宋.陆游《枧老奴灌园》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一:“御史中丞雷德骧劾普强占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之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后因以“鼎铛耳”为责人有耳不闻的典实。清赵翼《大柳驿相传为赵韩王授徒处》诗:
壑(hè),坑谷,深沟。以邻为壑,原指拿邻国作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比喻嫁祸于人。一个名叫白圭的治水专家对孟子说,我对洪水的治理超过了大禹。孟子说,你错了。大禹治理洪水,是循着水原来所走
同“扑朔迷离”。陈毅《满江红.游广东》词之三:“惊追逐,回头一顾,迷离扑朔。”见“扑朔迷离”。陈毅《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三》:“惊追逐,回头一顾,~。”【词语迷离扑朔】 成语
源见“半部论语”。形容儒家治国理论的重大作用。清蒲松龄《拟上以万世师表四字颁行天下黉宫群臣谢表》:“虽则当代圣人,未遂三年用我;迨至太平宰相,犹以半部匡君。”
旧题周.尹文《尹文子》:“尧为天子,衣不重帛,食不兼味。土阶三尺,茅茨不剪。”(据《太平御览》卷九九六引)传说尧帝居住的是茅草房,台阶也是以土筑成的。后用为咏帝王生活俭朴之典。唐.褚载《长城》诗:“焉
《汉书.何武传》:“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后以“去思”谓地方士民对离职官吏的怀念。南朝 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去思一借之情,愈久弥结。”【词语去思】 汉
同“琼瑶”。唐韦应物《善福精舍答韩司录清都观会宴见忆》诗:“忽因西飞禽,赠我以琼琚。”元耶律楚材《西域和王君玉诗》之三:“君侯乘兴写佳篇,我得琼琚价倍千。”【词语琼琚】 汉语大词典:琼琚
《晋书.羊祜传》:“又时吴有童谣曰:‘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祜闻之曰:‘此必水军有功,但当思应其名者耳。’会益州刺史王濬征为大司农,祜知其可任,濬又小字阿童,因表留濬监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