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琴治
源见“鸣琴化治”。称扬地方官吏清政轻刑,无为而治。明 孙柚《琴心记.王孙作醵》:“公门鸟雀虚,不三年成了弹琴治。”
源见“鸣琴化治”。称扬地方官吏清政轻刑,无为而治。明 孙柚《琴心记.王孙作醵》:“公门鸟雀虚,不三年成了弹琴治。”
《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柔狎即驯熟的意思;柔,《史记》作扰,驯;狎,习)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同撄,逆触)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传序》:“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若范滂、张俭之徒,清心忌恶,终陷党议,不其然乎?……(张)成以方伎交通宦官,帝亦颇淬其占。成帝子牢脩因上书诬告膺等
源见“王乔凫舄”。喻指官吏出行。明李东阳《送刘尹赴征》诗:“明朝五云里,争看两凫飞。”
《晋书.祖逖传》:“(祖逖)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祖逖是东晋名将,曾率部收复中原,渡江时中流击楫,表示了自己的决心。后常用此故事喻立志干事业
《史记.刺客列传.荆轲传》:“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搏,争道,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鲁勾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私曰:‘……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战国时,邯郸有鲁勾践
清 王有光《吴下谚联.扒灰》:“翁私其媳,俗称扒灰,鲜知其义。按昔有神庙,香火特盛,锡箔镪焚炉中,灰积日多,淘出其锡,市得厚利。庙邻知之,扒取其灰,盗淘其锡以为常。扒灰,偷锡也。锡、媳同音,以为隐语。
《荀子.致士》:“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刑政平而百姓归之,礼义备而君子归之。”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后常用指统治者行德政,则人民自四方向往来归。《吕氏春秋.功名》:“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
形容极度惊骇。语出南朝.梁.江淹《恨赋》:“于是仆本恨人,心惊不已。”《南史.梁武帝诸子传.豫章王综》:“综年十四五,恒梦一年少肥壮,自挈其首对综,如此非。综转成长,心惊不已。”
同“栉比鳞次”。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迩来林栖谷隐,栉比鳞差。”见“栉比鳞次”。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迩来林栖谷隐,~,美给华资,非第勿处;雄藩剧
《诗.豳风.狼跋》:“公孙硕肤,赤舄几几。”几几,鞋头尖而上翘。后以“几舄”称大官的鞋。明张居正《祭封一品李太夫人文》:“履姬公之几舄,奏崇伯之虏功。”【词语几舄】 汉语大词典:几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