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得鱼忘筌

得鱼忘筌

庄子.外物》:“庄子曰:‘………筌(筌,捕鱼竹器)者所以在(在,捕得的意思)鱼,得鱼而忘筌;蹄(蹄,捕兔器)者所以在兔,得免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庄子在这里以“得鱼忘筌”、“得兔忘蹄”为比喻,并不从消极的意义上使用,承上启下,目的在于比照说明“得意忘言”的道理。后世用“得鱼忘筌”改变了原来的本意,一般都是用在消极的意义上,比喻办事情一旦达到了目的,便把赖以达到目的手段忘掉或抛弃。

唐.张渭《读后汉逸人传》诗其一:“钓时如有待,钓罢应忘筌。”


连动 比喻成功而忘其凭借。语本《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梁启超《外交失败之原因及今后国民之觉悟》:“故目的既达,~,其手腕之峭紧敏捷又如此。”△贬义。用于描写背恩忘本。→过河拆桥 兔死狗烹 卸磨杀驴↔饮水思源 同甘共苦


【典源】《庄子·外物》:“荃 (筌) 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今译】 筌是捕鱼用的竹具,蹄是捉兔用的网。筌是用来捕鱼的,捕到了鱼便忘了筌; 蹄是用来捉兔的,捉到了兔就忘了蹄; 语言是用来表达意义的,领会了意义便忘了语言。我如何能够遇到忘言的人来与他交谈呢?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目的达到后就忘了原来凭借的事物; 也用以指忘情、忘我等。

【典形】 得兔、得兔不忘蹄、得鱼、得鱼忘筌、弃筌、筌蹄、筌蹄可忘、忘筌、忘筌蹄、忘蹄、问旧蹄、庄筌、蹄求兔、筌蹄自忘、钓罢忘筌、忘筌得鱼、筌蹄弃、束筌蹄、筌蹄是弃、道合忘筌。

【示例】

〔得兔〕 宋·苏轼《次韵钱穆父马上》之二:“高才得兔人人羡,争欲寻踪觅旧蹄。”

〔得兔不忘蹄〕 清·王夫之《病》之三:“未敢泣麟伤绝笔,何人得兔不忘蹄。”

〔得鱼〕 唐·李白《送族弟凝之滁求婚》:“与尔情不浅,忘筌已得鱼。”

〔得鱼忘筌〕 魏·嵇康《赠秀才入军》之二:“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弃筌〕 唐·骆宾王《秋日山行简梁大官》:“得性虚游刃,忘言已弃筌。”

〔筌蹄〕 唐·白居易《答文武百僚严绶等表》:“虽契心则离于文字,而得意亦假于筌蹄。”

〔筌蹄可忘〕 唐·元稹《易家有归藏判》:“辨数虽冠履相睽,得意而筌蹄可忘。”

〔忘筌〕 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风流俱善价,惬当久忘筌。”

〔忘蹄〕 宋·黄庭坚《次韵答斌老病起》:“排闷有新诗,忘蹄出兔径。”

〔问旧蹄〕 清·王夫之《补落花诗》之八:“逸情交臂多相失,求兔何劳问旧蹄。”

〔庄筌〕 唐·骆宾王 《答员半千书》:“足下雅得古人之致,不乏先贤之适。自守庄筌,无婴魏网。”


【词语得鱼忘筌】  成语:得鱼忘筌汉语词典:得鱼忘筌

猜你喜欢

  • 佳城郁郁

    晋.张华《博物志》七《异闻》:“汉滕公(夏侯婴)薨,求葬东都门外,公卿送丧,驷马不行,踣地悲鸣。跑蹄下地,得石有铭,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遂葬之。”《西京杂记》四记作夏侯婴

  • 锦书难托

    源见“织锦回文”。比喻情书难以寄到。宋陆游《钗头凤》词:“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 河梁

    源见“河梁别”。指生死离别之地。唐唐彦谦《春残》诗:“落花如便去,楼上即河梁。”【词语河梁】   汉语大词典:河梁

  • 嚼肉过屠门

    同“屠门大嚼”。明徐渭《寄郦绩溪仲玉》诗:“谁能嚼肉过屠门,瘦杀鸾栖一枝棘。”

  • 莼菜下盐豉

    同“莼羹下豉”。宋苏轼《次韵刘涛抚寄蜜渍荔枝》:“每怜莼菜下盐豉,肯与蒲萄压酒浆?”

  •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亲近仁义,结交邻国,这是国家的重要措施。 表示治国要把睦邻友好放在重要地位。语出《左传.隐公六年》:“往岁,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资治通鉴.晋纪.成

  • 三寿客

    源见“三寿”。指年高望重的人。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一:“神宗朝,诏修仁 英两朝国史,开局日诏史赐筵。时吴冲卿为首相,提举二府及修史官,就席上成诗赋……王禹玉云:‘晓下金门路,君筵听召馀。簪缨三寿客,

  • 仙令双凫

    源见“王乔凫舄”。喻地方官的行踪。明徐渭《寿徐山阴》诗:“仙令双凫日,新皇万历年。”

  • 羊车载果

    源见“潘安貌”。借指爱慕的美男子。俞锷《七娘子.赠汪桐生》词:“记取花时,龙华共赴,羊车载果须分与。”【词语羊车载果】   汉语大词典:羊车载果

  • 而母婢也

    而:同“汝”,你。婢( ㄅㄧˋ bì ):女奴。 你的妈妈是奴婢。 古代骂人的话。语出《战国策.赵策三》;“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鲁迅《坟.论“他妈的”》:“经史上所见骂人的话,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