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忧心悄悄

忧心悄悄

悄悄:忧虑的样子。 形容忧思满腹。语出《诗.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宋.辛弃疾《踏莎行.和赵兴国》:“吾道悠悠,忧心悄悄。”元.宫大用《范张鸡黍》四折:“岂不闻晏平仲为齐相,乘车人忧心悄悄,倒是御车吏壮志扬扬。”


主谓 悄悄,忧愁的样子。形容忧虑不安。语出《诗经·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元·宫大用《范张鸡黍》4折:“岂不闻晏平仲为齐相,乘车人~,倒是御车吏壮志扬扬。”△贬义。用于心情和神态方面。 →忧心忡忡 ↔喜笑颜开无忧无虑


【词语忧心悄悄】  成语:忧心悄悄汉语词典:忧心悄悄

猜你喜欢

  • 污种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齐湣王被杀,其子法章改变名姓,为莒国太史敫家仆,敫女与之私通。其后莒人立法章为齐王,敫女为王后,太史敫曰:“女不取媒因自嫁,非吾种也,污吾世。”与君王后终身不相见。战国时,齐

  • 漫叟

    源见“漫郎”。又唐元结《漫歌八曲》序:“壬寅中,漫叟得免职事,漫家樊上,修耕钓以自资,作《漫歌八曲》。”后因以“漫叟”称元结,亦指放纵无拘束的老人。清钱谦益《瞿五丈星卿挽词》之二:“宦况萧闲如漫叟,家

  • 问羊

    源见“叱石为羊”。喻寻访兄弟、友人。宋苏轼《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问羊他日到金华,应许相将游阆苑。”

  • 却之不恭

    《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谓拒绝邀请或馈赠是对别人不恭敬。后“却之不恭”多用为接受邀请或馈赠的客套话。《金瓶梅词话》三九回:“小道蒙老爹错爱,迭受重礼,却之不恭,受之有愧。”主谓 却

  • 惺惺惜惺惺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他若是共小生,厮觑定,隔墙儿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惺惺,聪明的人。“惺惺惜惺惺”指性格、才智相同的人,互相爱惜和同情。后因以“惺惺惜惺惺”为聪明人爱

  • 八九吞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后以“八九吞”比喻水势浩大。宋叶適《寄题钟秀才咏归堂》诗:“作堂虽窄海浪宽,沂水何止八九吞。”【词语八九吞】   汉语大词典:八九吞

  • 御朽

    源见“朽索驭马”。喻指危险。《隋书.房彦谦传》:“是以古之哲王,昧旦丕显,履冰在念,御朽兢怀。”【词语御朽】   汉语大词典:御朽

  • 孟尝还珠

    源见“合浦珠还”。称赞地方官政绩卓著。唐李瀚《蒙求》:“孟尝还珠,刘昆反火。”

  • 水漫金山

    《白雪遗音.雷锋塔》载:书生许仙与白蛇于断桥一见有情,结为夫妻。许仙到金山寺,“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怒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本为民间传说中白蛇娘娘与法

  • 濡泃

    同“濡煦”。傅尃《拟城南读书》诗:“胞与扩无际,岂必在濡泃。”【词语濡泃】   汉语大词典:濡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