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怀刺漫灭

怀刺漫灭

后汉书.祢衡传》:“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

刺,名片。东汉人祢衡,字正叔,少有才辩,尚气刚傲,好恃才慢物。因此,他虽准备有所谒见,以求得引荐,却一时竟找不到一个他能看得起的人。以至随身携带的名片上的字迹,因日久磨损变得看不清了,仍然没有找到个声气相投的人。后因用为矫时慢物,不肯屈就于人的典故。

《歧路灯》第七回:“若白白说些瞻依䁥就话头,就是司空见惯矣,不如学祢正平怀刺漫灭。”


主谓 身藏名片,准备有所谒见,因自视过高,久无所谒,以至名片字迹模糊消失。语本《后汉书·祢衡传》:“(祢衡)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歧路灯》7回:“不如学祢正平~。”△多用于形容人刚傲不得志。也指蔑视权贵。


【词语怀刺漫灭】  成语:怀刺漫灭汉语词典:怀刺漫灭

猜你喜欢

  • 金悬咸阳

    同“金悬秦市”。清尤侗《哭宋俦三》诗:“辛卯荐贤书,金悬咸阳市。公车虽屡蹶,未尝不得志。”

  • 醉酒饱德

    《诗.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又序:“既醉,太平也。醉酒饱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后因以“醉酒饱德”为感谢主人宴饮之辞。《太平广记》四九二引唐无名氏《灵应传》:“妾以寓止郊园,绵历多祀,

  • 遯世无闷

    遯,同“遁”:逃避。 逃离世俗不感苦闷。 旧指隐士的高尚情怀。语出《易.乾.文言》:“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孔颖达疏:“谓逃遯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宋.徐铉《故平昌郡君孟氏墓铭》:

  • 聚米论兵

    同“聚米为谷”。明阮大铖《燕子笺.平胡》:“探囊发策,聚米论兵,奇功一一达圣明。”

  • 檀施

    同“檀越”,佛家语,对施主的称呼,是梵语“檀那”、汉语“布施”的合称。宋代余靖《沙圆塔铭》:“檀施委积库司,常余百万。”【词语檀施】   汉语大词典:檀施

  • 三百青铜

    参见:三百青钱

  • 偃求五鼎

    参见“主父五鼎”。

  • 刺虎持鹬

    源见“卞庄子刺虎”、“鹬蚌相持,渔人得利”。喻待机行事,一举两得。清魏源《圣武记》卷六:“臣是以反复于前代以蛮攻蛮之成效,而知刺虎持鹬,功在乘时,固不在勤天之力以求之也。”并列 比喻待机行事,一举两得

  • 戴山鳌

    源见“龙伯钓鳌”。指神话中背负神山的海上灵龟。借指担负重任之材。清 丘逢甲《再叠前韵奉答仙屏中丞》之一:“无计消愁且买春,戴山鳌竟失三神。”【词语戴山鳌】   汉语大词典:戴山鳌

  • 亡是

    同“亡是公”。宋孙觌《读类说二首》之一:“亡是谈乌有,彭郎得小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