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五四回:“〔诸葛亮说:〕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后因以“锦囊妙计”指解救危急的神妙计策。《儿女英雄传》二六回:“况又受了公婆的许多锦囊妙计,此时转比何玉凤
《乐府诗集》卷三十九。三国魏.曹植《野田黄雀行》:“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三国时诗人曹植在《野田黄雀行》中以鸟雀投入罗网来比喻人受到厄运。后遂用为遭厄运之典。唐.李群玉《留别马使君》诗:“俱来海上
鱼失去了水,难以生存。《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砀:被冲荡而出。能吞舟的大鱼,如果由于冲荡而失去了水,那末蚂蚁也可去欺侮它了。比喻很有权势的人,一旦失去靠山,就处于十分困难
源见“相濡以沫”。谓同处困境,互相救助。清钱谦益《祭姚母文夫人》:“镞砺道义,切磨文章,呴湿濡沫,蛩巨扶将。”又《赵景之宫允六十寿序》:“余于赵氏祖子孙三世矣……菀枯盈虚,呴湿濡沫,未尝不相共也。”并
【出典】:《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过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例句】:唐·房玄龄《晋书·后妃上》:“贾公屡有勋社
见“一客不烦二主”。《西游记》3回:“悟空道:‘~。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词语一客不犯二主】 成语:一客不犯二主汉语大词典:一客不犯二主
同“望梅止渴”。宋无名氏《喜迁莺》词:“望林止渴功就,不数夭桃繁杏。”
《三国志.周瑜传》:“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后因以“推宅”为让宅助友的典故。宋司马光《和邠守宋度支来卜居与南园为邻》:“虽喜卜邻
汉.戴德《大戴礼记.曾子疾病》:“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兰、芷:两种香草。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就象进入了充满清香的房子,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以“兰芷之室”比喻良好的
《晋书.王述传》:“述字怀祖。……但性急为累。……既跻重位,每以柔克为用。谢奕性粗,尝忿述,极言骂之。述无所应,面壁而已。居半日,奕去,始复坐。人以此称之。”晋谢奕是谢安之兄,性情粗鲁,一次王述因事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