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惩前毖后

惩前毖后

原为周成王总结管蔡之乱经验教训之语,意思是过去深受惩罚,就要慎重,以免今后的祸患。后则泛指惩处前者是为了规戒后者,免得同样错误再度发生。周成王说,我受到了惩罚,要谨慎,以防止以后的祸患,原先并无人引我走上错误,只是我自蹈迷途。一个小雏啊,冲天而成大鸟。我不堪国家多患难,再把那艰难重担挑在肩。

【出典】:

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虫,拼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例句】:

明·张居正《张文忠公集·书牍九》:“顷丹阳浅阻,当事诸公毕智竭力,仅克有济,惩前毖后,预为先事之图可也。”


并列 惩,警戒。毖,谨慎。把以前的错误引为教训,使以后小心谨慎,不再重犯。语本《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童小鹏《少小离家老大回》:“主席的思想一直是采取:‘ ~,治病救人’的教育方针。”△对人警戒之语。→引以为戒 ↔重蹈覆辙


惩治前面有过错之人而戒慎后面的人免犯同样的过错,此谓之“惩 ( chénɡ) 前毖后”。

为什么不是戒后而是 “毖”后呢?

“毖”,谨慎。 《诗·周颂·小毖》: “予其惩而毖后患。”传:“毖,慎也。”笺: “始者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成王信之,而疑周公。至后三监叛而作乱,周公以王命举兵诛之,历年乃已。故今周公归政,成王受之而求贤臣以自辅助也。……畏慎后复有祸难。”“毖后患”即谓谨慎于后患、防患于未然。

所以,“惩前毖后”即谓惩治前过而防患于未然。《诗》题 “小毖”实际是 “慎小”,即谨慎小人为患。

《诗》“予其惩而毖后患”,后遂成为 “惩前毖后”一语。

惩前毖后”常与 “治病救人”连用,谓让人从前面的过错中吸取教训不致再犯,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词语惩前毖后】  成语:惩前毖后汉语词典:惩前毖后

猜你喜欢

  • 鼎折?覆

    同“鼎折覆?”。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如吾子言,几欲举全国命脉托诸此辈,一旦鼎折?覆,后事云胡可问?”

  • 寝皮食肉

    源见“食肉寝皮”。用以形容仇恨极深。清洪昇《长生殿.骂贼》:“纵将他寝皮食肉也恨难劖。”亦借指勇武的行为或精神。金元好问《射虎》诗:“寝皮食肉男儿事,未分书生袖手闲。”见“食肉寝皮”。【词语寝皮食肉】

  • 邹子谭天

    同“邹衍谈天”。唐皎然《咏数探得七》诗:“邹子谭天岁,黄童对日年。”

  • 泥车瓦狗

    汉王符《潜夫论.浮侈》:“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俳,诸戏弄小儿之具以巧诈。”后以“泥车瓦狗”泛指儿童玩具。清吴伟业《茄牛》诗:“击鼓喧阗笑未休,泥车瓦狗出同游。”【词语泥车瓦狗】  成语:泥车瓦狗汉

  • 二十五弦

    源见“素女弦”。指琴瑟。亦借指清怨悲怆的乐曲。唐钱起《归雁》诗:“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宋陈亮《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词:“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词语二十五弦】  成

  • 春风桃李

    春天的和风里桃花李花盛开。也比喻老师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唐.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偏正 春风吹拂下桃花李花盛开。也比喻老师对学生谆谆教诲。于右任《武功城外》:“朔漠冰霜苏

  • 张载勒铭山

    《文选》卷五十六晋.张孟阳(载)《剑阁铭》唐.李善注:“臧荣褚《晋书》曰:‘张载父收,为蜀郡太守。载随父入蜀,作《剑阁铭》。益州刺史张敏见而奇之,乃表上其文。世祖遣使镌石记焉。’”西晋文学家张载随父入

  • 卖药韩康

    源见“韩康卖药”。指隐居为医者。清方文《初度书怀》诗之二:“谈天邹衍口须闭,卖药韩康肆欲开。”

  • 不辨牛马

    同“不分牛”。宋叶梦得《水调歌头.濠州观鱼台作》词:“两淮不辨牛马,轻浪舞回风。”

  • 杀敌致果

    《左传.宣公二年》:“狂狡辂(yà通迓)郑人,郑人入于井,倒戟而出之,获狂狡。君子曰:‘失礼违命,宜其为禽(通擒)也。戎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杀敌为果,致果为毅。易之,戮也。’”春秋时郑宋交战,宋人狂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