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抚掌击节

抚掌击节

抚掌:拍手。击节:打拍子。拍着手,为乐曲打拍子。表示非常赞赏。谢尚(约308-357年),字仁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中拜尚书仆射,出为豫州刺史。在任颇有政绩,寻迁镇西将军,镇寿阳。升平初,征拜卫将军,未至卒。谢尚从小时就精于音乐,曾用石头制成石磬,江南始有钟石之乐。他博采众艺,深得王导器重,辟为掾。初到府上之时,正赶上有盛大集会,王导便对他说:“听说你能跳鸲鹆舞,在座的人都很想欣赏,不知能行吗?”谢尚欣然答应,便穿戴好舞蹈所用的衣服、帽子,然后翩然起舞。王导众人拍着手,打着节拍,谢尚在中间起伏摇摆而舞,好象旁边没有人观看似的。

【出典】:

晋书》卷79《谢尚传》2069页:“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谓曰:‘闻君能作鸲鹆舞,一坐倾想,宁有此理不?’尚曰:‘佳。’便著衣帻而舞。导令坐者抚掌击节,尚俯仰在中,傍若无人,其率诣如此。”


连动 ①为乐曲打拍子。《晋书·谢尚传》:“(尚)便着衣帻而舞。(王)导令坐者~。”△多用于歌唱方面。②用手拍节,表示极其赞赏。李善注引《魏略》:“王朗答太祖曰:‘承旨之日,~。’”△多用于称赏方面。


【词语抚掌击节】  成语:抚掌击节汉语词典:抚掌击节

猜你喜欢

  • 枕函书

    同“枕中鸿宝”。宋刘克庄《沁园春.七和》词:“读枕函书,宝家藏笏,免使他人笑弗堂。”【词语枕函书】   汉语大词典:枕函书

  • 随乡入乡

    亦作“入乡随乡”。原意为到什么地方就遵从那个地方的风俗。也比喻能适应环境,随遇而安。宋代范成大《秋雨快晴静胜堂席上》诗:“天涯节物遮愁眼,且复随乡便入乡。”见“随乡入俗”。《红楼梦》41回:“俗话说,

  • 征南

    《后汉书.岑彭传》:“建武二年……秋,彭破杏,降许邯,迁征南大将军。”《晋书》卷三十四《羊祐传》:“咸宁初,除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得专辟召。”又,同书《杜预传》:“时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

  • 乌不乌,鹊不鹊

    《战国策.韩策二》:“史疾为韩使楚,楚王问曰:‘客何方(指方术)所循(坚持顺行,此指问史疾研治哪门学问技术)?’曰:‘治列子圉(御)寇之言。’曰:‘何贵?’曰:‘贵正。’王曰:‘正亦可为国乎?’曰:‘

  • 赍盗粮,借贼兵

    其他送给盗贼粮食和兵器。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做了危害自己人的事情。《荀子·大略》:“非其人而教之,~也。”△贬义。多用于指处事失当方面。 →是非不分 ↔敌我分明。也作“赍粮藉寇”、“借寇兵

  • 鵩作赋

    源见“贾生赋鵩”。指遭受贬谪,自伤不幸。唐张说《赠赵侍御》诗:“长沙鵩作赋,任道可知浅。”

  • 金鸡鸣

    旧题汉.东方朔《神异经.东荒经》:“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潮水应之矣。”“金鸡”即神话传说中的“天鸡”,其一鸣即可唤起天下的鸡鸣。后以此典喻咏天亮。唐.韩

  • 北海开樽

    同“北海尊”。清李渔《怜香伴.惊飓》:“地主殷勤,才识荆州,便劳北海开樽。”

  • 累猪肝

    源见“食无肝”。谓以猪肝累人。指在生活上麻烦他人。清王摅《弋阳晓发用杜早发韵》:“何苦累猪肝,席珍惭待聘。”

  • 抉目城头

    同“抉目吴门”。古直《杂感寄楚伧一厂》诗之三:“只愁野哭荒凉夜,抉目城头怒伍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