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

比喻自欺欺人。晋国范氏家族被灭亡的时候,有一个人乘机到范家偷了一口大钟。想背走他,钟大背不动。他就用锤子把它打成小块,谁知一锤下去,响声大作。盗钟的人害怕别人听见,马上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

【出典】:

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例句】:

清·曹雪芹《红楼梦》9回:“贾政也掌不住笑了。因说道,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是掩耳盗铃,哄人而已。”


连动 捂住耳朵去偷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语本《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红楼梦》9回:“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是~、哄人而已。”△贬义。多用于想方设法掩盖掩盖不了的事。→自欺欺人。也作“塞耳盗钟”、“掩耳盗钟”、“掩耳偷铃”。


解释掩:捂。盗:偷盗。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yǎn,遮蔽,掩盖)其耳。”

春秋时,晋国的贵族赵简子消灭了范氏家族后,有人趁机去拣范家的东西。有个人弄到了一口大钟,打算背着它跑掉。但是钟太大背不动,于是那人就用大锤砸烂它,钟发出了洪亮的声音。那人害怕别人听见钟声来和自己抢夺,就赶紧蒙上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吕氏春秋》记载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应当有自知之明,应当勇于面对自己的过错。害怕别人听到自己的过错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害怕自己听到自己的过错就不对了。作为国家的君主害怕听到自己的过错,难道不像那个蒙着自己耳朵偷钟的人吗?

近义自欺欺人

例句

这种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做法实在可笑!


【词语掩耳盗铃】  成语:掩耳盗铃汉语词典:掩耳盗铃

猜你喜欢

  • 热可炙手

    同“炙手可热”。唐 郑棨《开天传信录》:“安乐公主,上之季妹也,附会韦氏,热可炙手,道路惧焉。”述补 比喻重权在握,地位显赫。唐·郑棨《开天传信记》:“安乐公主,上之季妹也。附会韦氏,~,道路惧焉。”

  • 木肠儿

    源见“木人石心”。指不为声色威势所动的人。宋苏轼《复次放鱼韵答赵承议》:“为君更唤木肠儿,脚扣两舷歌小海。”

  • 献甘泉

    同“献赋”。唐孟浩然《题长安主人壁》诗:“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

  • 秦鉴

    同“秦庭朗镜”。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邓县尹》:“真心为民,细心办事,不辞辛苦,不惮繁冗,魑魅情弊,焉能逃秦鉴哉!”【词语秦鉴】   汉语大词典:秦鉴

  • 新丰酒

    新丰:故地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汉置,秦曰骊邑。以产美酒著名。南朝梁元帝《登江州百花亭怀荆楚》诗:“试酌新丰酒,遥劝阳台人。”唐代王维《少年行》诗:“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 椎牛

    同“椎牛恨”。清方文《题韩孟小母氏卷》诗:“椎牛勿复言,怀橘将安遗?”【词语椎牛】   汉语大词典:椎牛

  • 飞退鹢

    源见“六鹢风”。用以形容遭受挫折和失意。清赵翼《汪文端师殁已数月以诗哭之凡一千字》:“身原飞退鹢,情比噪寒蝉。”

  • 长康

    源见“长康三绝”。指晋顾恺之,亦泛指书画家。宋苏辙《次韵文氏外孙骥以其祖父与可学士书卷还谢琮学士》:“欲锁空厨付长康,恐君讥我不与取。”【词语长康】   汉语大词典:长康

  • 共少

    《北齐书.兰陵王孝瓘传》:“兰陵武王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北齐兰陵武王高长恭,非常注意细事,爱护将士,在军队中每得一点好吃的东西,不论一瓜

  • 珪璋特达

    《礼记.聘义》:“圭璋特达,德也。”孔颖达疏:“行聘之时,唯执圭璋特得通达,不加余币。言人之有德亦无事不通,不须假他物而成。言圭璋之特达同人之有德,故云德也。”圭,同珪。后因以“珪璋特达”喻人资质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