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诜弟顗(诜音shēn,顗音yì),咸熙(魏元帝年号,为公元264-265年)中为司空(官名,后世用作工部尚书的别称)。”裴松之注引《晋阳秋》:“顗弟粲(顗和粲都是荀彧之子),
42` 源见“安乐窝”。指宋邵雍平凡而安逸舒适的住处。尧夫,宋邵雍之字。清张文虎《梧桐树.题钱湛园小隐书窝图》套曲:“佳名谁领,便尧夫安乐,也难厮并。”
明代孙一元,自号太白山人,自称秦(今属陕西)人。善为诗,品性孤高,踪迹无定。曾携带铁笛鹤瓢,遍游名胜。正德间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与当时罢官回乡的刘麟、龙霓、陆昆和隐士吴珫(chōng充)结社倡和
如果老百姓用度不够,国君又怎么会够呢? 这是古代儒家所宣扬的“国以民为本”的主张。语出《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汉.王符《潜夫论.爱日》:“今民力不暇,谷何以生?百
形容长江流水浩浩荡荡。语出南唐.李后主《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元.杨显之《潇湘雨》一折:“若不是渔翁搭救,险些儿趁一江春水向东流。”【词语一江春
源见“金城汤池”。比喻坚固的城垒。《三国志.贺邵传》:“近刘氏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万世之业。”并列 用金属铸造的城墙,用石块垒砌的房屋。比喻城池险要坚固。《三国志·吴书·贺邵传》:“
参见:校士昭容
同“黄雀环”。唐沈佺期《黄鹤》诗:“明珠世不重,知有报恩环。”
源见“乘槎”。指登天遨游的仙舟。亦借指远行的舟楫。宋杨万里《走笔送赵正则司户来访觐亲庭》诗:“却来书满参乡好,径泛银河犯斗槎。”
同“伍胥潮”。唐元稹《相忆泪》诗:“会向伍员潮上见,气充顽石报心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