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旷日持久

旷日持久

意为迁延时日,久无所成。公元前269年,燕武成王封宋人荣蚠(fén)为高阳君,率兵败赵。赵王割让济东三城于齐,请求齐王派安平君田单为将,率领赵军进行抵抗。对此,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十分反对。他对平原君赵胜说,如果安平君是个傻瓜,他就对付不了荣蚠;如果他是个聪明人,他又绝不会为了赵国的利益而与燕军苦战。这两种可能,安平君必居其一。他决不会看着赵国作战胜利之后回过头来再与齐国争霸。因此,他所率领的赵国军队即使强大,他也要拖延时日达数年之久,让两国实力大大削弱,这是再明白不过的了。赵王并没有采纳这一意见。结果这场战争持续四五年之久,赵国军队也几乎达到悬釜而炊的地步,战争胜利后获得的三个城池,没有一个超过三百丈的。

【出典】:

战国策·赵策》四《燕封宋人荣蚠为高阳君》:“燕封宋人荣蚠为高阳君,使将而攻赵。赵王因割济东三城,令卢、高唐、平原、陵地城邑市五十七,命以与齐,而以求安平君而将之。马服君谓平原君曰:‘……使安平君愚,固不能当荣蚠;使安平君知,又不肯与燕人战。此两言者,安平君必处一焉。虽然,两者有一也。使安平君知,则奚以赵之强为?赵强则齐不复霸矣。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功,尽于沟垒,车甲羽毛敝,府库仓廪虚,两国交以习,乃引其兵而归。夫尽两国之力,无明此者矣。’”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隗嚣传》:“若计不及此,且畜养士马,据隘自守,旷日持久以待四方之变,其弊犹足以霸。”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华核传》:“如但固守,旷日持久,则军粮必乏,不待接刃,而战士已困矣。”


主谓 旷,荒废,耽误。形容迁延时日,拖拖拉拉。语出《战国策·赵策三》:“今得强赵之兵,以杜(阻止)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防敌的深沟高垒)。”徐兴业《金瓯缺》:“如再因循苟且,~,到了那时,进退两难,悔之晚矣!”△用于时间长方面。→天长地久 多历年所 ↔一朝一夕 瞬息之间 翘足而待。也作“旷岁持久”、“旷日长久”、“旷日离久”、“旷日弥久”、“旷日引久”、“旷日引月”。


解释耗费时日,拖延很久。

出处战国策·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战国时期,燕国封宋国人荣蚠(fén)为高阳君,让他率兵攻打赵国。赵国上下都非常担心,希望能从齐国引进安平君这个人才,以抵挡燕国的进攻。为此,赵王割让了三座城市和五十七个居民点给齐国。赵国老将赵奢看到国家花这么大的代价,从齐国引进这样的人才,非常担心,就对国家的执政官平原君说:“国家哪里会缺人缺到这种地步!你们为什么不任命我来抵御燕国的进攻呢?我曾经在燕国担任过上谷太守,那里的地形要塞我非常了解。我敢说,在百天之内,天下诸侯的兵还没有聚集起来的时候,我就已经攻占燕国全境了。”

赵奢又接着说:“假如安平君很愚蠢,他就挡不住燕国荣蚠的进攻;假如安平君非常聪明,他就不会真的与燕国作战,因为如果赵国战胜燕国变得强大,齐国就不能再称霸了。这两种情况,安平君必居其一。在我看来,如果安平君得以指挥强大的赵国军队,他一定会耗费时日,拖延战争,使赵国百姓的力量完全消耗在战壕营垒之中。等到燕赵两国的实力由于交战相互削弱了,安平君就会率兵回国。他的做法,一定会使两国军队耗尽力量,情况没有比这更明确的了。”平原君没有接受赵奢的建议。最终,安平君果然只攻占了三个小城市,和赵奢说的一模一样。

近义经年累月

反义争分夺秒

例句

后来,她被这旷日持久的事态也弄得麻木了。


【词语旷日持久】  成语:旷日持久汉语词典:旷日持久

猜你喜欢

  • 爱才如命

    爱惜人才如同爱惜自己生命一般。《聊斋志异.胭脂》:“施愚山先生校士山左,爱才如命,奖励后进,非止衡文无屈士也。”见“爱才若渴”。《说岳全传》31回:“本帅~,何必过谦?”【词语爱才如命】  成语:爱才

  • 高凤自秽

    《后汉书.逸民列传.高凤传》:“高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应为吏,又诈与寡嫂讼田,遂不仕。”东汉时,高凤为名儒,执教于西唐山中。因他声名著闻,太守多次召请,他恐

  • 禾弟

    《吕氏春秋.辩土》:“凡禾之患,不俱生,而俱死,是以先生者美米,后生者为秕。是故其耨也,长其兄而去其弟……不知稼者,其耨也,去其兄而养其弟,不收其粟而收其秕。”后因以“禾弟”称秕子。清赵翼《观获》诗:

  • 云阁

    同“云台”。宋 觉性《题汪水云诗卷》诗:“云阁 麟台一笑间,招得赤松归碧落。”【词语云阁】   汉语大词典:云阁

  • 风雨连床

    同“风雨对床”。清秋瑾《挽故人陈阕生》诗序:“回忆省垣聚首,风雨连床,曾几何时?谁怜一别,竟无会面之期。”见“对床夜雨”。清·秋瑾《挽故人陈阕生》:“回忆省垣聚首,~,曾几何时,谁怜一别,竟无会面之期

  • 梦傅岩

    同“梦说”。五代和凝《宫词百首》之十:“帐前宫女低声道,立人还应梦傅岩。”【词语梦傅岩】   汉语大词典:梦傅岩

  • 上池水

    《史记.扁鹊传》:“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呼扁鹊与语曰:‘我有禁方,传与公,公勿泄。’乃出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

  •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幸福不会成双的来到,而灾祸却会接连的降临。 旧指人的时运不济。语出汉.刘向《说苑.权谋》:“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者也。”后多引作〔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水浒全传》三七回:“宋江听罢,扯定两个公

  • 铜驼陌

    《太平御览》卷一五八引晋陆机《洛阳记》:“洛阳有铜驼街,汉铸铜驼二枚,在宫南四会道相对。俗语曰:‘金马门外集众贤,铜驼陌上集少年。’”后因以“铜驼陌”借指繁华游乐之区。元无名氏《货郎旦》四折:“四季里

  • 姜家大被

    同“姜肱被”。清袁枚《端州苦热行》:“试想姜家大被纵然好,可能此际同眠双白头。”【词语姜家大被】   汉语大词典:姜家大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