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特僭窃
《晋书.李特载记》:“李特字玄休,巴西宕渠人,……(罗)尚出大军逆战,特军败绩,斩特及李辅、李远,皆焚尸,传首洛阳。”
西晋末,蜀地流民李特,曾击败晋广汉太守辛冉和益州刺史罗尚,攻占广汉,进围成都,太安二年攻取成都小城,建年号建初。后败死。后因以为詠蜀中的世事变迁。
清.王士禛《尤门阁》:“李特亦雄儿,僭窃竟何在?”
《晋书.李特载记》:“李特字玄休,巴西宕渠人,……(罗)尚出大军逆战,特军败绩,斩特及李辅、李远,皆焚尸,传首洛阳。”
西晋末,蜀地流民李特,曾击败晋广汉太守辛冉和益州刺史罗尚,攻占广汉,进围成都,太安二年攻取成都小城,建年号建初。后败死。后因以为詠蜀中的世事变迁。
清.王士禛《尤门阁》:“李特亦雄儿,僭窃竟何在?”
同“夺锦袍”。《剪灯馀话.琼奴传》:“〔耘云〕因呼二生至前,指壁间所挂‘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掏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四画曰:‘二郎少摅妙思,试为咏之,中月、夺衣,在此一举。’”【词语夺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七:“阿难问佛云:‘外道以何所证,而言得入?’佛曰:‘如世间良马,见鞭影而行。’”此意原指,世间良善,因受某种利欲的驱使,如良马见鞭影而行,而堕入外道。后因泛指以督促而造就
同“徐娘半老”。宋 管鑑《念奴娇.夷陵九日忆去岁金石之游》词:“追念往昔佳辰,尊前绝唱,未觉徐娘老。”
南朝梁.宗懔《荆梦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乞巧楼即指乞巧的棚架。后以此典故咏七夕。宋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一:“壬寅正月,雨雪连旬,忽尔开霁,闻里翁媪相呼贺曰:‘黄绵袄子出矣!’因作歌以纪之。”“黄绵袄子”指冬天的太阳。《鹤林玉露》丙编卷一《黄绵袄》乃更为补作一绝句:“范叔绨袍
九:泛指多。忧思愁苦深重,使肚肠屡次为之回转。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负罪受辱的人难以安身,地位低贱的人多受诽谤和非议。我仅仅为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就横遭这种惨祸,被同乡耻笑,玷污了祖宗,我还有什
喻指集思广益,听取不同意见。来历,(?一133年)字伯珍,东汉大臣。汉安帝延光二年(124年),因听信臣下谗言,废太子刘保为济阴王,来历以长公主之子与群臣上疏为太子辩诬,使得安帝极为不满。下诏斥责来历
源见“乘龙出鼎湖”。借指帝王。《旧唐书.穆宗纪论》:“元和之政,几致升平。鸱枭方革于好者,龙鼎俄伤于短祚。”【词语龙鼎】 汉语大词典:龙鼎
《涅槃经.如来性品》:“如目盲人为治目故,造诣良医,是时良医即以金錍刮其眼膜。”又《周书.张元传》载:张元祖父丧明三年,元昼夜祈佛,经七日,“其夜梦见一老公,以金鎞治其祖目。谓元曰:‘勿忧悲也,三日之
同“菊花酒”。唐孟浩然《和贾主簿弁九日登岘山》:“共乘休沐暇,同醉菊花杯。”【词语菊花杯】 汉语大词典:菊花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