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树之风声,著之话言

树之风声,著之话言

树:树立。风声:风化声教。著:著录。话言:指善言。 给人们树立风气教化,把对人们有益的话语著录于典册。 意谓树立良好的风气,宣传有益的箴言。语出《左传.文公六年》:“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并建圣哲,树之风声,分之采物,著之话言,使无失其土宜。”南齐.王俭《褚渊碑文》:“既而齐德龙兴,顺皇高禅,深达先天之运,匡赞奉时之业,弼谐允正,徽猷弘远,树之风声,著之话言。”也单引〔树之风声〕。参见〔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猜你喜欢

  • 胡马依北风

    比喻思念故乡。《文选.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李善注:“《韩诗外传》曰:诗云:‘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李周翰注:“胡马出于北,越鸟来于南。依望北风,巢宿南枝,皆

  • 美疢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疢,病。后因以“美疢”比喻偏爱,姑息。北周王褒《皇太子箴》:“美疢甘言,鲜不为累。”明

  • 睡仙

    宋.曾慥《类说》卷三引《续仙传》:“夏侯隐每登水渡山,闭目美睡,同行闻其鼾声而不蹉跌,人谓之睡仙。”夏侯隐登山渡水不留意美景,却常常行路打瞌睡,闻其鼾声却不蹉跌,故人称“睡仙”。后以此指夏侯隐,或用为

  • 梁习治最

    《三国志.魏书.梁习传》:“梁习字子虞,陈郡柘人也。为郡纲纪。太祖为司空,辟召为漳长,累转乘氏、海西、下邳令,所在有治名。……文帝践阼,复置并州,复为刺史,进封申门亭侯,邑百户;政治常为天下最。”三国

  • 潘子赋桔

    晋.潘岳《桔赋》并《序》:“余斋前桔树,冬夏再熟,聊为赋云尔:‘嗟嘉卉之芳华,信氛氲而芬馥。……故成都美其家园,江陵重其千树。既见称于陆言,亦摽名乎马赋。’”(引自《艺文类聚》卷八十六)晋诗人潘岳著有

  • 玄都千树

    源见“前度刘郎”。指人去复来,感伤追怀。宋辛弃疾《金缕曲》:“前度刘郎今重到,问玄都,千树花存否?”

  • 箪瓢陋巷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后因以“箪瓢陋巷”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世说新语.文学》“桓公、王长史、王蓝田、谢镇西并在”刘孝标注引《王述别传

  • 两楹告兆

    源见“夫子梦奠”。指预兆人即将亡故的梦。宋范仲淹《祭吕相公文》:“两楹告兆,万乘兴哀。”

  • 门挂弧

    同“门前弧矢”。宋张耒《病臂比已平独挽弓无力客言君为史官何事挽弓戏作此诗》:“但惭未使杯安肘,犹负当年门挂弧。”

  •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小道:小技艺。 虽是小技艺,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 旧时儒家对技艺之事,虽不大力提倡,也不一概排斥。语出《论语.子张》:“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明.钟惺《语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