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桓玄寒具油

桓玄寒具油

南朝 宋檀道鸾续晋阳秋》:“桓玄好蓄法书名画,客至,常出而观。客食寒具,油污其画,后遂不设寒具。”此事唐李绰尚书故实》亦载。后因以“桓玄寒具油”指名字画上因观赏的人多而留下污迹。宋苏轼《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之一:“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


【典源】 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桓玄好蓄法书名画,客至,常出而观。客食寒具,油污其画,后遂不设寒具。”唐·李绰《尚书故实》:“桓玄尝盛具法书名画,请客观之。客有食寒具,不濯手而执书画,因有涴,玄不怿,自是会客不设寒具。”

【今译】 晋代桓玄爱好收藏法书名画,有客人来,常取出让人观赏。有个客人吃完寒具 (一种油炸食品) 后,没有洗手就去拿书画,结果沾上油迹,桓玄很不高兴,再来客便不摆出寒具来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观赏书画。

【典形】 寒具触、寒具污、桓玄寒具油、客无寒具手、沾寒具。

【示例】

〔寒具触〕 清·唐孙华《题王麓台杜陵诗意画册》:“萧疏宛觉商飙生,珍惜休教寒具触。”

〔寒具污〕 清·钱谦益《石田翁画奚川八景图歌》:“收藏岂乏牙签插,爱惜宁将寒具污。”

〔桓玄寒具油〕 宋·苏轼《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之一:“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

〔客无寒具手〕 宋·陆游 《西窗》:“看画客无寒具手,论书僧有折钗评。”

〔沾寒具〕 清·唐孙华《和同年狄向涛太史园居》:“书画任摩挲,但勿沾寒具。”


猜你喜欢

  • 金门大隐

    源见“大隐金门”。指身在朝廷而志在隐逸。金耶律履《朝中措.寄云中完颜公》词:“金门大隐,管中谁见,位列清班。”【词语金门大隐】   汉语大词典:金门大隐

  • 一日万几

    同“一日万机”。《朱子语类》卷九六:“或谓:‘主一不是主一事,如一日万几,须要并应。’曰:‘一日万几,也无并应的道理,须还他逐一件理会。’”主谓 几,通“机”。一日之间,万事纷纭。语本《尚书·皋陶谟》

  • 著鞭

    源见“祖鞭先著”。谓着手进行,开始去做。后多以勉励人努力进取。唐韩翃《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时辈已争先,吾兄未著鞭。”宋陆游《书事》诗之三:“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无人快著鞭。”【词语著鞭】   

  • 弋慕鸿

    源见“鸿飞冥冥”。形容志向高远,别人难以企及。宋苏辙《次前韵观试进士》:“文缛山藏豹,飞高弋慕鸿。”

  • 知非岁

    同“知非年”。清 叶申芗《烛影摇红.戊子初度登黄鹤楼》词:“辽鹤重来,驹阴瞬届知非岁。”

  • 康成诗礼

    《后汉书.郑玄传》:“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自游学,……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及党事起,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凡玄所著《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凡百余万

  • 宠秩

    宠而又使处于适当的官位,不使失职。《左传.昭公八年》:“吾又宠秩之。”《三国志.魏志.杜恕传》:“陛下后入冀州,宠秩吕昭。”【词语宠秩】   汉语大词典:宠秩

  • 叩角歌

    同“饭牛歌”。唐刘沧《汶阳客舍》诗:“思乡每读《登楼赋》,对月空吟叩角歌。”

  • 车笠故交

    源见“乘车戴笠”。喻贫贱不易的旧交。清赵翼《蒋心馀孙来谒感赋》诗:“车笠故交欣有后,坫坛同辈已无人。”

  • 有口皆碑

    《五灯会元.永州太平安禅师》:“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后以“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颂。《老残游记》三回:“宫保的政声,有口皆碑,那是没有得说的了。”赵树理《金字》:“我想了一阵,想出个模棱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