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止谤莫如自修

止谤莫如自修

止:停止、平息。修:使完美。要消除毁谤,只有加强自身修养。指以实际行动制止谎言。王昶(事迹见前“顾名思义”条)写信告戒子侄们说:别人诋毁自己,应当考察自身,如果自己有可以让人诋毁的行为,那么他说的话就是正确的;如果自己没有可以被别人诋毁的行为,那么他说的话就是错误的。别人说对了,自然不应该怨恨他;如果别人说错了,对自己也没有损害,何必报复他呢?况且听到别人毁谤自己而恼怒,厌恶被人加以坏名声,则别人就会更起劲地攻击你,还不如保持沉默,加强自身修养。谚语说:“抗寒莫如厚厚的皮衣,平息诽谤莫过于完善自身。这句话很对啊。”

【出典】:

三国志·魏书》《王昶传》卷27第746页:“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又何反报焉?且闻人毁己而忿者,恶丑声之加人也,人报者滋甚,不如默而自修己也。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斯言信矣。”

【例句】:

新唐书·魏谟传》:“谚曰:‘止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惟陛下崇千载之盛德,去一旦之玩好。”


其他去阻止别人诽谤,不如提高自身修养,以实际行动来制止谤言。《三国志·魏书·王昶传》:“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斯言信矣。”△多用于劝诫修身自律方面。也作“止谤莫若自修”。


【词语止谤莫如自修】  成语:止谤莫如自修

猜你喜欢

  • 忍耻墦间祭

    源见“乞墦”。谓忍辱含垢乞求施舍。宋陆游《赠丐士》诗:“尚能忍耻墦间祭,安用追惭饭后钟?”

  • 枇杷门巷

    源见“女校书”。称妓女所居。柳亚子《玉娇曲为钝根赋》:“枇杷门巷受恩身,好作桃源暂避秦。”偏正 指妓女居住的地方。语本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巷里闭门居。”薛涛是唐代名妓。田

  • 海客乘槎

    源见“乘槎”。指乘船通天的传说。唐刘知幾《史通.采撰》:“海客乘槎以登汉,姮娥窃药以奔月。”【词语海客乘槎】  成语:海客乘槎汉语大词典:海客乘槎

  • 素女愁

    源见“素女弦”。指琴音表现出的哀愁。唐李贺《李凭箜篌引》:“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论语.泰伯》:“曾子有疾(病重),孟敬子(名捷,即鲁大夫仲孙氏)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同

  • 秉文攀人

    指赵秉文攀连友人事。赵秉文(1159-1232年),金磁州滏(fǔ府)阳(今河北磁县)人,字周臣,金世宗大定年间进士。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年),赵秉文应召入朝任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他给朝廷上书

  • 山林屠贩

    指豪杰之士因不遇于时,或隐居山林,或托身于屠贩。《汉书.王吉传》:“山林之士往而不能反,朝廷之士入而不能出,二者各有所短。”欧阳修《释秘演讨集序》:“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莫见者。”

  • 麟鸿

    同“鳞鸿”。麟,通“鳞”。元王实甫《西厢记》五本二折:“纵云日近长安远,何故麟鸿之杳矣。”【词语麟鸿】   汉语大词典:麟鸿

  • 和氏璞

    同“和氏之璧”。元吴克恭《谷口歌采荣》诗:“哀哉和氏璞,献者楚王城。”

  • 身如泡沫

    源见“梦幻泡影”。喻人生短暂虚幻。宋王安石《读维摩经有感》诗:“身如泡沫亦如风,刀割香涂共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