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殿上虎

殿上虎

对敢谏之臣刘安世的称谓。刘安世(1048-1125年)字器之,宋大名(今河北大名)人。神宗熙宁进士。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由吕公著推荐为右正言,累迁左谏议大夫。他身材魁伟,声如宏钟,而且十分孝敬。起初,朝廷授他为谏官,他先征求母亲意见说:“朝廷不因为我的不贤,让我任谏官之职。我一旦身在其位,就应敢作敢为,尽职尽责。如稍有不顺从触犯了朝廷,就会灾祸临头,无法伺奉母亲。当今皇上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亲为由而辞去此职,一定可以得到皇上的同意。”他母亲不同意这样做,说:“我听说谏官是能直言规劝天子的大臣。你父亲一生都想以此为职而未得到。你非常幸运,既能有此职,就应当舍身尽职以报效国家。如将来因敢谏而获罪流放,无论远近我都会跟随着你。”听了母亲的劝说,刘安世遂受命赴职。他做谏官多年,立朝刚正,直言敢谏。有时皇上发怒,他仍在一旁侍立,待皇上怒消,上前复奏。旁边的大臣看到这种情况,无不胆战心惊,吓得直冒冷汗。他们都说刘安世是“殿上虎”,当时对他无不敬畏。此后常用该典比喻敢谏之臣。

【出典】:

宋史》卷345《刘安世传》10954页:“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fú扶,不)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例句】:

明·萧良有等编撰《龙文鞭影》卷1:“刘公殿虎,庄子涂龟。”


【词语殿上虎】   汉语词典:殿上虎

猜你喜欢

  • 休道太原师

    《国语.周语上》:“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三国吴.韦昭注:“料,数也。”周宣王与姜戎氏作战,他的南国之师被击溃后,曾在太原计点整顿兵士。“太原师”当指此。后用为咏叹战败之典。唐.杜牧《今皇

  • 陶学士醉写风光好

    宋代洪遂《侍儿小名录》:“国初,朝廷遣陶谷使江南,以假书为名,实使觇之。丞相李献以书抵韩熙载曰:‘五柳公骄甚,其善待之。’谷至,则果如李所言。熙载谓所亲曰:‘陶秀实非端介者,其守可隳,当使诸君一笑。’

  • 别有天地非人间

    形容景物幽美,如同仙境。语出唐.李白《山中问答》:“问予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明.张岱《快园记》:“如入瑯嬛福地,痴龙护门,人迹罕到,大父称之谓别有天地非人间也

  • 债台

    债台:欠债者无力还债,为躲债躲在高台上,称为债台。《汉书》载:东周末年,周王室逐渐衰微。周赧王(?-前256年,战国时周王名延,公元前314-前256年在位)名义上虽是天子,但被诸侯侵削土地,为征讨秦

  • 拜后尘

    同“拜车尘”。清舒位《石季伦潘安仁》诗:“《思归引》与《闲居赋》,何苦低头拜后尘。”

  • 谢安丝竹

    源见“东山丝竹”。谓中年后以音乐慰藉。傅尃《检陈蜕庵旧作赋此述哀》诗:“谢安丝竹哀逾乐,庾信文章怨以凄。”

  • 寸阴若岁

    寸阴:日影移动一寸,极言时间之短。时间过去了一会儿,却像过了一年一样,形容思念殷切,或日子难熬。韩擒虎(538-592年),字子通,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东)人。隋大将,屡有战功,隋文帝开皇九年(589

  • 面命

    源见“耳提面命”。谓当面告语,亲自教诲。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七:“定国大惊曰:‘都未尝面命,何由便尔?此必有异。’”【词语面命】   汉语大词典:面命

  • 北山猿鹤

    源见“北山移文”。指隐居不仕。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词:“更小隐,寻幽约。且丁宁休负,北山猿鹤。”【典源】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涧户摧绝无与归

  • 暮四朝三

    源见“朝三暮四”。谓形式改变而内容不变。宋辛弃疾《洞仙歌》词:“悠悠今古事。得丧乘除,暮四朝三又何异。”亦谓反覆无常。宋乐史《绿珠传》:“至有享厚禄,盗高位,亡仁义之性,怀反复之情,暮四朝三,惟利是务